郑飞:制定统一的人工智能立法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

    郑飞鼓励青年律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宣传,提升个人知名度,从而吸引案源;同时,也建议他们积极参与行业大会、论坛等活动,以拓宽人脉、开阔视野。

    安立新:“科技平权”将促进法律服务生态的构建

    安立新说:“如果将人工智能比作‘引擎’,那么大数据就是核心‘燃料’”。就司法领域而言,高质、专业的高质量数据集和知识库是司法人工智能的“核心原材料”,全面、准确、及时的司法大数据资源将为司法人工智能筑牢底座。

    巨莹博:跨界融合与“法商共生”是法律人在AI时代破局的关键

    技术的未来取决于今天的规则设计。法律人应主动拥抱变革,在创新与规制间找到动态平衡点。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法律不仅是约束,更是护航之手。唯有坚持法商共生、科技向善,方能在这场变革中行稳致远。

    李智勇:法律与AI的深度融合正逼近“智能临界点”

    李智勇认为,法律与AI的深度融合正逼近“智能临界点”。“法商领域本质是智能的博弈,与编程一样立于技术潮头。”他呼吁行业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今天的每一场真人会议都弥足珍贵,未来或将由数字人主导”。

    吴沈括:法律人需在AI治理中保持独立清醒的判断

    吴沈括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技术应用的垂直场景不断深化,正在实现深度跨界融合;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和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重构了内容生产模式;三是智能化形式从信息智能向物理智能、生物智能延伸,智能化程度逐步加深。这些变化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算法黑箱、深度合成技术滥用等法律治理难题。

    刘江:大模型技术将重塑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

    刘江将AI的影响类比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或让全球人均GDP增长100倍以上,而AI可能带来更深远的经济变革。”他认为,当社会生产力因AI大幅提升后,传统经济竞争模式可能改变,全球关注点将转向可持续发展、资源分配等更高层次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