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
3月29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民邮电出版社、智元法律课堂及承泽商学联合主办的“2025人工智能时代法商年会”在京举办。在“圆桌交流1:法治护航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环节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面对人工智能冲击与新公司法落地的双重变局,抛出“AI四阶段论”与“四季法则”,直言“法治化营商环境:需法律人与企业家的共情”。
AI四阶段论:“AI不是敌人,失控的AI才是”
针对AI对法律职业的影响,刘俊海抛出分层演进框架。
第一,助手阶段:AI作为工具辅助法律检索、文书生成等基础工作,但需警惕“幻觉风险”。他举例称,美国律师因依赖ChatGPT提交虚假判例被处罚,警示法律从业者“必须人工核验AI产出,否则可能身败名裂”。
第二,合作伙伴阶段:AI凭借“法商、德商、情商、智商”四大优势,成为法律人的协同者。刘俊海认为,AI的“无私性”与持续学习能力,或可推动更高效、公正的法律实践。
第三,竞争者阶段:AI可能取代部分法律岗位。他预测,未来独立董事、律师等职业岗位或面临挑战,但需通过“职业能力测试”与“责任保险制度”规范AI执业。
第四,终结者假设:他犀利反问:“若AI法官永不腐败,人类是否敢交出裁判权?”刘俊海强调“碳基人类需以智慧与伦理构建与硅基生命的共生规则”。
新公司法的“四季法则”:平衡保护与责任
针对2024年7月实施的新公司法,刘俊海以“春夏秋冬”喻指其对不同主体的影响。
中小股东的春天:新法赋予股东查账权并允许复制原始凭证,大幅提升中小股东维权能力,“制度设计一小步,股东信心一大步”。
债权人的夏天:5年内缴足认缴资本、加速到期等规则强化对债权人保护,但需警惕“过度追责导致企业流动性危机”。
董监高的秋天:责任条款细化倒逼勤勉义务履行,刘俊海呼吁建立“精准追责、公平免责”机制,让企业家“睡个踏实觉”。
实际控制人的冬天:影子董事、事实董事制度剑指幕后操控,明确双控人连带责任,遏制权力滥用。
法治化营商环境:需法律人与企业家的共情
刘俊海表示,企业家常因“法商意识薄弱”陷入误区,建议将律师视为“保健医生”而非“消防员”,通过定制化法律服务规避刑事与合规风险。他同时呼吁法律行业打破低价内卷,“以商业思维共情企业家需求,提供问题解决方案而非简单说‘不’”。
对于技术、商业与法治的未来,他引用诗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展望:法律人、企业家与AI技术团队应共建诚实信用、包容共享的法治生态,护航企业穿越周期、高质量发展。
编辑: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