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谢琳灿:高水平对外投资的“中国逻辑”

2025-04-14 13:45:03 来源:法治网 -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 谢琳灿

3月29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民邮电出版社、智元法律课堂及承泽商学联合主办的“2025人工智能时代法商年会”在京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谢琳灿发表题为《高水平对外投资的实践逻辑》的主旨演讲,系统剖析百年变局下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三位一体”对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的核心路径,强调企业出海需统筹商业利益、母国战略与东道国需求,实现三方互利共赢。

百年变局: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危与机”双重考验

谢琳灿表示,当前国际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大国博弈、产业链重构、科技竞争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由于外部环境复杂性显著上升,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进入从数量型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她提到,西方投资壁垒加剧、东道国政治风险凸显、高技术并购受阻等问题,日益成为企业出海时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挑战。

历史纵深:从“内部积累”到“跨越发展”的四阶段跃迁

谢琳灿梳理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四个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内部积累期”、1979-2001年的“探索起步期”、2002-2012年的“快速发展期”及2013年至今的“跨越发展期”。她特别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实现质的飞跃。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772.9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1.4%;截至2023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8万家,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7万家。“从坦赞铁路到雅万高铁,从贸易往来到产业投资布局,中国正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三位一体:政府、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协同发力

针对当前挑战,谢琳灿提出构建中国特色“三位一体”对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政府宏观指导——优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强化驻外使领馆服务功能,完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专业服务支撑——推动法律、金融、咨询等机构全球化发展,借力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提升跨境服务能力;各类组织促进——发挥商协会、研究机构作用,搭建信息共享与风险预警平台。

谢琳灿表示,法律合规是出海“生命线”,“需将东道国法律环境、国际规则嵌套纳入投资决策全流程”。

三方共赢:商业逻辑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

谢琳灿强调,企业出海绝非单纯商业行为,需平衡三重关系:“跨国公司追求市场效益,母国需要经济安全与产业升级,东道国期待就业增长与技术溢出。”中国在东南亚、非洲的制造业投资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促进国内优势产业和技术的输出,某些领域未来有望逐渐形成“中国技术/标准+本土化运营”的共赢模式。“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高附加值领域正在成为出海新引擎,但必须注意避免‘低价恶性竞争观念’等短视行为,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才能可持续发展。”

数据赋能:AI技术破解合规与风控难题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谢琳灿建议企业利用大数据构建智能风控系统,通过AI辅助信息搜集,实时监测地缘政治、汇率波动等风险,对企业合规情况进行排查,通过未雨绸缪,降低各种法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025人工智能时代法商年会是科技、商业与法律领域深度融合的盛会,也是开放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商业与法律的融合共生已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议题。

编辑: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