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民邮电出版社、智元法律课堂及承泽商学联合主办的“2025人工智能时代法商年会”在京举办。在“企业出海与全球化合规”圆桌交流环节,霞光社/霞光智库创始人何维担任主持人,小米集团国际业务部产品操盘总监刘颖、北京卡路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Keep) 高级法务总监梁敏、浩天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管理合伙人顾正平等实务界的精英翘楚,围绕企业出海的法律风险预判、本地化合规实践、法务与业务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企业顺利出海提供前沿洞见。
合规先行:企业出海的“压舱石”
图为小米集团国际业务部产品操盘总监刘颖
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合规已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变量。刘颖结合小米多年出海经验,提出“五位一体”本地化合规模式:本地分公司、市场团队、零售与电商团队、产品研发部门及法务团队协同作战,确保业务与法规无缝衔接。“中方法务与外籍合规专家的结合,能精准解读本地政策,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误判。”她强调。
图为北京卡路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Keep) 高级法务总监梁敏
梁敏以APP与消费品出海为例,强调数据合规与知识产权布局需前置。“从商标注册到隐私保护,合规成本不能省,从0到1的过程中,合规与成本的平衡是互联网企业必须攻克的命题"。
图为浩天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管理合伙人顾正平
顾正平列举多个“踩坑”案例:某新能源企业因环保问题遭当地抗议,某公司计划裁员1/3却低估劳工合规成本。“出海不是出口,需深度融入当地法律与文化环境。”他建议,企业应提前评估负面清单、数据跨境、反垄断审查等风险,并借助中国律师协调海外律所,“高效甄选专业团队,避免文化隔阂导致的合规盲区”。
法商融合:业务与合规的共生之道
在聚焦“法务与业务的协作边界”这一话题交流中,刘颖直言,业务侧需要法务提供“白话版解决方案”,如产品调整、包装修改等具体指引。梁敏透露,互联网公司要求法务从战略规划到产品标签“全程参与”,平衡风险与效率。
此外,刘颖与梁敏均强调分级应对机制的重要性。刘颖提到,小米在面对消费者投诉时,会优先通过本地团队的快速响应化解问题;若问题升级至舆论层面,则由法务与公关团队协同处理。梁敏补充道,Keep在数据合规风险中,会根据风险等级决定是否调整产品端设计或直接启动法律程序。
在律所选择与合作模式上,与会嘉宾达成共识:专业化团队优于综合大所,效率与精准性是关键。梁敏表示,互联网企业需要"能跑在业务前面"的法务支持,而顾正平则形象比喻中国律所的角色为"翻译官",通过深度理解中外法律文化差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2025出海趋势前瞻
展望未来企业出海的关键动作,刘颖认为,法务团队需从条款解读者转型为业务赋能者;梁敏提出,智能工具与法律服务的融合将成为合规效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顾正平则呼吁企业将合规视为"压舱石",而非成本负担。
图为霞光社/霞光智库创始人何维
何维总结道:"出海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舰队出征。律师团队不仅是服务者,更是企业战略的合伙人。"
编辑: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