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霞光智库创始人
2025人工智能时代法商年会即将举行之际,霞光社/霞光智库创始人何维(Vivi)接受采访,围绕中国企业出海的法律挑战与机遇、全球化合规体系建设及AI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阐述观点。
新兴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本土化调研成“必修课”
谈及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何维直言“潜力与挑战交织”。她以非洲为例指出,该地区覆盖五十多个国家,法律体系复杂,部分国家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足,且主张争议国内解决,企业面临“高成本试错”风险。因此,她认为,出海前必须做好本土化尽调,通过当地商会、使馆、律所等建立资源网络,并选择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合规前置才能避免后置损失”。
对于制造业与科技企业出海的差异化需求,何维分析称,制造业需重点关注环保、用工及土地法规,而科技企业则需严守数据隐私与知识产权红线。“无论何种业态,尊重当地文化、劳工权益及产业协同是长期立足的关键。”她认为企业需审慎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声誉之间的平衡。
法律服务生态升级:从“救火队”到“陪跑者”
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深度与广度的拓展,法律服务生态正经历深刻变革。何维观察到,律所角色已从传统的“事后应对”转向全流程战略协同。“选址评估、用工合规、政策适配、争议预防——法律服务如今贯穿出海全周期,成为企业‘战略伙伴’。”在她看来,国内律师事务所正加快全球化步伐,通过携手国际机构、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等举措,精心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网络,可以有效缩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降低合规成本。
科学出海:大企业筑牢安全防线,中小企业锚定发展坐标
何维表示,企业出海需根据发展阶段制定策略。大型企业已迈入规模化布局阶段,其核心诉求是“安全与合规”。她提到,若企业因前期合规疏漏,遭遇当地劳动诉讼或环保处罚,导致业务停滞,则得不偿失。
中小企业的挑战则聚焦“战略选择与资源分配”。“许多中小制造企业面临定位困惑:是继续做白牌供应商,还是转型为区域品牌?这需要结合资金实力与市场洞察,选择最优路径。”
何维表示:“无论是头部还是初创企业,科学出海的核心都是尊重规则、敬畏市场。”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