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夏至刚过,草木葱茏,看着田野里郁郁葱葱的玉米苗,郭某心里乐开了花。6月29日,他对几个合伙人说:“还是法庭在关键时刻为咱们解忧啊。”
郭某口中的法庭是河南省汝南县人民法院老君庙人民法庭。5月9日,麦浪滚滚,大收在即,郭某等5人赶到老君庙法庭,向庭长叶宸求助说:“麦子马上就得收割,可不能让麦子烂在地里,您得快点帮我们解决啊。”
原来,郭某等5人与第三人谢某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在汝南县租赁875亩土地种植小麦,并向其支付了租赁费。眼看小麦即将收割,郭某等人在进行田间管理时遭遇丁某等村民的阻拦,丁某以谢某尚未足额支付土地租赁费为由,不允许郭某等人对案涉土地进行管理,双方由此产生激烈矛盾,郭某等人无奈将丁某等诉至法庭。
“收割迫在眉睫,必须尽快解决问题。”叶宸立即通知谢某到法庭了解相关情况,并组织三方进行调解。经过6个小时的调解,促使三方达成和解,郭某等5人撤回起诉。
这是老君庙法庭“四段”调解法在司法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之一。
汝南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肖萌菊介绍,近年来,老君庙法庭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树牢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目标,积极探索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及途径,形成“四段”调解法,即在纠纷的“未诉”“诉前”“诉中”“判后”四个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把“态度、温度、精度”投入到每一个司法案件的办理当中,以调解促和谐促稳定。2023年以来,法庭传统民事案件受理数量呈持续下降态势,案件调解撤诉率达62%,2024年审理的案件无一改判或发回重审。
“调的是矛盾纠纷,解的是民意民心。”谈起办理的姚某与吕某纠纷案,年轻法官蒋雷阳颇有感触地说。
姚某与吕某的耕地相邻,姚某种植庄稼,吕某种植树苗,两家原本相安无事,但随着吕某树苗的长大,影响到姚某庄稼的采光,双方产生纠纷。蒋雷阳顶着烈日前往现场实地勘验,丈量树木与庄稼地的距离,观察采光受影响程度,掌握第一手资料后,他邀请村委会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调解,他们“地熟、人熟、情况熟”,从法律、情理、邻里情谊等多个角度耐心劝说,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吕某将影响庄稼采光的树木全部清除掉。
老君庙法庭始终秉持多元解纷司法理念,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及“五老”人员共同调解宅基地、相邻关系、侵权、赡养等各类传统民事纠纷,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探索实践的“四段”调解法入选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建设案例。2023年2月,该法庭荣立集体二等功,被河南高院命名为全省法院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