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4月18日,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主办的“刑辩百人谈”活动在北京举办,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导田文昌,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曹树昌、金杰、王馨仝出席活动。
金杰围绕刑事申诉的现实情况、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进行分享。他认为当前刑事申诉存在四大现象,律师代理申诉案件,要仔细研究原审基础辩护的问题所在,要深入研究原审裁判的依据问题所在,仔细研究有罪供述的成因和条件,选择影响定罪的关键点作为申诉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补强或复核关键证据。
田文昌认为,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申诉是纠正冤错案件、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来看,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建议在两审终审制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程序,对重大、疑难案件或存在问题的案件进行重点审查,以增强纠错能力。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力量,要注重在个案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申诉制度向更规范、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拥有多年实务经验的曹树昌表示,律师在评估案件可申诉性时,应当着重关注新证据的获取可能性及其证明力、原审证据体系是否存在根本性缺陷和法律适用是否确有错误三大要素。其中,能否发现和固定足以动摇原审事实认定的关键证据,往往成为申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馨仝从多维视角深入剖析刑事申诉的现实情况与可能的突破路径。在技术层面,王馨仝认为,现代基因技术等科技发展为刑事申诉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刑辩律师应关注专业鉴定领域的技术发展,善于运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扎实的证据分析寻找案件突破口。
据悉,“刑辩百人谈”活动是京都律师事务所打造的刑事辩护实务交流专栏,聚焦中国刑事辩护领域的前沿动态与核心议题。此栏目以刑辩实务为脉络,通过资深律师、专家学者及司法实务工作者的多维对话,深入剖析热点案件法律争议、疑难案件办理策略、新型犯罪辩护技巧及刑事风险防控等内容。涵盖实体法与程序法交叉应用、证据辩护实战经验、庭审实质化应对方案等专业领域,既呈现了刑事辩护的思辩交锋,又沉淀了行之有效的实务智慧。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