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飞 本报通讯员 尹瀚 吴圆圆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百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纷沓而至。
近年来,罗平县聚焦风险防范、治安防控、基层治理、平安旅游,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以实干实绩实效让平安罗平、法治罗平的底色更亮,人民群众的幸福成色更足。
警灯闪亮,平安常在。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2024年,罗平县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0.9%,电诈案件同比下降49.46%,群众受损数同比下降46.49%。
在中心城区,罗平县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构建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一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罗雄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落实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跨部门联调联动,健全多元排查化解、社区走访联查、困难群体帮扶等机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县2024年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排名全市第一,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排名全市第一。
罗平县建立矛盾风险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处置和反馈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力量等资源,形成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结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应急演练,组织业务培训,精准服务群众。
“以前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村民经常因为山林、土地纠纷闹矛盾,现在大家联合治理、联合发展,相处得越来越和睦了!”乃格村村民郎大叔的一番话,道出了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的变化。
云南罗平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与广西马蚌镇、贵州三江口镇携手创新,联合成立滇、黔、桂跨省区联合党工委,党工委书记由3个乡镇党委书记轮流兼任,加强了三地间各项工作的交流,拓宽了服务领域。形成了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抓、服务联做、治理联动、文化联育的“六联”机制,让当地群众在平安和谐生活环境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景色再美,平安才是底色。罗平县坚持“游客到哪里,警务工作就先到哪里”的服务理念,创新实施旅游警务,建立联动机制,在景区科学部署警力巡逻防控,用“移动警务”疏导拥堵车流,快速受理、解决游客纠纷、举报和诉求,做到显性用警、动中备勤,矛盾风险早预防、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服务好游客,就要在事情发生前做好提醒,在事情发生后做好处置,及时响应他们的需求。”罗平县公安局长底派出所民警陈其虎说道。去年2月,来自杭州的徐女士在花海步道游玩时不慎丢失了挎包。接警后,陈其虎细致搜寻,最终在景区内找到了挎包。徐女士回到家后,跨越2000公里寄来了锦旗。
今年以来,罗平警方开发“智慧旅游警务”平台,实时监测景区人流、交通,常态化开展“平安直播”,打造“云上警民互动”品牌。截至目前,共派出警力1000余名,开展隐患排查12次,检查游客集中点位450余处,整改安全隐患6处,化解矛盾纠纷14起,累计疏导游客16.92万人次、车辆9.3万辆,实现了“零拥堵”和“零安全事故”。
罗平县坚持在基层普法中用好案件“活教材”,法院加大巡回审判、以案释法力度,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化解矛盾纠纷,把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检察院大力支持干警下沉基层,在与群众拉家常、唠嗑中,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基层浓厚的法治氛围。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