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辉 本报通讯员 肖缙淳 简斌
晨曦初露,江西省新余市北湖中路渐渐热闹起来。机动车道上,车辆川流不息、秩序井然;非机动车道上,骑行的市民头戴色彩各异的安全头盔,形成一道流动的城市风景线。
近年来,新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盯“人车路企”道路交通安全要素,不断创新治理模式,畅通城市“血脉”,守护市民平安:全市亡人交通事故4年连降、较大及以上事故近6年零发生,近两年万车死亡率全省最低,2023年亡人事故降幅、2024年一般事故降幅全省最大。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新余市400余名交警用智慧与汗水浇筑的平安之路。这座赣西小城正以“人民至上”为笔,以“忠诚奉献”为墨,书写着新时代交通治理的精彩答卷。
全面排查隐患
近日,新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新大队民警会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来到辖区某三轮机动车改装棚厂,对其改装的车辆逐一进行检查。
新余市连续8年将道路交通突出隐患提级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治理,各级公安交管部门秉持“风险可控、事故可防”理念,在全市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清查排查,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零容忍”。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
据了解,新余市依托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平台,成立以两位市领导为双组长,公安、交通运输部门为双专班的工作专班,同时建立健全各类制度方案11个,完善工作模板流程19个,构建起精细化全流程的隐患闭环治理体系。2024年,新余交警推动治理各类道路风险隐患732处,整改问题81个,整改率达94.2%。
创建智能系统
走进新余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城区各路口的交通状况一目了然。值班民警紧盯着屏幕,“耳聪目明”的智慧交通系统可根据车流量变化实时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
“现在正是高峰时段,北湖中路恒太城段车流量大,这个路口的东西向绿灯时长就自动增加了。”新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科科长肖桂林指着屏幕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过去是“车看灯”,现在是“灯看车”,系统能根据实时数据动态优化交通信号,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
“见路上没交警,我骑电动车时就懒得戴头盔,没想到手机上竟收到了短信提醒。”近日,新余市民王先生感到有些意外,但回到家里,他还是不忘提醒家人,“以后骑乘电动车要记得戴头盔”。
这条短信来自新余交警创建的“AI智能劝导系统”。作为全省唯一试点上线交通安全智能语音呼叫系统的城市,新余市在全省率先搭建“AI智能劝导系统”,应用AI分析比对“两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实现提醒、教育闭环管理。
该系统运行以来,新余市城区“两车”头盔佩戴率提升至98%,在公安部交管局历次抽查中均居全国前列,涉“两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27.7%、18.2%,被市民称为“实时在线的电子警察”。
推进精细治理
新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胡继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新余交警探索创新“迎峰勤务”机制,坚持警力“跟着违法走、跟着事故走、跟着问题走”。同时,建立支队领导包干城区主次干道、科室包干城北辖区部分主次干道的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交通秩序管理机制,并根据每周分析研判,分类实行主动勤务、预防勤务、错时勤务和弹性勤务。
——增加国道省道穿村过镇路段、县乡公路关键节点,以及城市餐饮、娱乐场所周边道路等事故高发、违法乱象突出的重点路段巡查频次;加强重点时段执法执勤力度,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
——紧盯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采取“夜查行动+零点行动+叠加巡逻”的高密度勤务模式,“点、线、面”相结合填补巡逻查控盲点。
——对“飙车炸街”、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去年以来先后查纠涉“两车”交通违法行为9.7万余起,有效维护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秩序。
“交通安全是‘易碎品’,永远没有‘休止符’。”胡继军表示,新余交警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精细化治理,以更高标准提升交通治理水平,为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