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天娇 本报通讯员 王佳影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公安机关紧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机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主防转型,凝聚起守护平安的强大合力。
位于庐江县岗湾街道的岗湾老街人气很旺,这里常住人口达2万余人,有500余家市场主体,流动人口多、流动摊贩多、矛盾纠纷多发。
自2024年9月开始,庐江县公安局岗湾派出所在老街创新设立综治工作站、义警工作站、警民联调室,整合城管、警务、矛调等资源,推动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其中,综治工作站实行24小时统一运作,设有“1+2+N”标准化人员配置,即1名社区民警,站长、副站长各1名和辅警、义警及网格员多名,市场监管、城管、妇联等部门人员按需报到,严格落实“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自“两站一室”运行以来,岗湾老街的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12.26%,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6.13%。
据了解,2024年,合肥公安持续推进“矛盾风险化解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联合属地、相关职能部门推动15.9万起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从办案民警现身说法、行业专家答疑解惑,到AI动画网络科普……蛇年春节,合肥警方启动高频次的投放机制,用更广泛的宣传覆盖面来吸引群众注意,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宣防是守护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为了凝聚力量,合肥公安通过“报、网、端、微、屏”等平台,对道路交通安全、街面治安防控、安全生产等内容持续开展宣传。建立新闻线索快速发布机制,梳理全市打击防范成效、高发公共安全风险及典型案例,及时发布防范提醒。具有特色亮点的线下宣传方式也多点开花,采取在年轻人活动场所“喊麦”、在菜市场张贴反诈标语等方式,将反诈知识融入生活场景。
“要让公共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就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与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相结合,以更灵活的时间、更就近的地点和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将防范提醒送到他们身边。”合肥市公安局新闻中心主任王华进说。
“安全没有‘淡季’,一天下来给几十上百人宣传,日积月累就能提醒到更多人了。”自加入“合肥义警”队伍以后,网约车司机小张经常利用接送乘客的机会,为乘客进行反诈宣传提醒。
在宣防队伍组建方面,合肥公安坚持“公安机关主导、基层群众参与”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宣防力量,打造“商圈联盟义警队”“蓝领骑手义警队”等多个品牌,把安全防范知识传递给群众。
“义警队伍不断扩展行业引入,吸纳保安员、外卖员、快递小哥及金银首饰加工业、废旧金属回收业等特种行业经营者,这些行业人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强,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各类安全隐患和违法犯罪线索。”合肥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基层基础大队副大队长杨捷说,通过整合这些行业力量,加密了社会治安防控的“流动哨”,构建起更加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网。
依托网上警民议事厅,合肥公安还积极调动“群友”力量,通过推送安全防范“微知识”“微措施”等方式,提升群成员防范能力,共同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合肥义警”队伍达609支,总人数超11.17万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平安建设中发挥有力作用。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