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山东平度打造品牌矩阵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群众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2025-03-11 17:43:45 来源: -标准+

本报记者 曹天健 本报通讯员 杨合兵

前不久,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兰科村举行“青老互助 情暖明村”志愿服务暨青年干部一线党课活动,党支部书记卢法文向大家阐释了兰科村不断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党员联户基层治理的“兰科模式”,特别是发挥包联党员作用,积极扮演“和事佬”“治保员”角色,实现40多年来无信访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这是平度市推行“一村庄一特色”治理品牌矩阵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平度市聚焦打造现代化社会治理引领区建设这一总目标,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镇街、行业部门、村庄推行社会治理品牌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畅通民声反馈渠道,办好民生实事,用品牌引领基层治理模式不断迭代升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畅通渠道倾听民声

天寒地冻,仁兆镇李家疃村黄瓜大棚内,全国农艺专家王伦世正在诊断黄瓜叶面发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农户及时调整了黄瓜的叶面肥,黄瓜叶面发黄状况很快得到了明显改善。

“多亏了咱们党员干部及时邀请专家来帮忙,要是再晚几天,这棚黄瓜就危险了。”受益农户激动地说。

这是仁兆镇开展“有事找小‘兆’”机关干部大走访时,工作人员了解到农户的“心病”后,及时邀请专家现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

民意诉求大如天。平度市坚持以维护好群众利益为核心,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下访、机关干部遍访、村(社区)干部常访“三访”活动,累计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1.7万余件。同和街道“同和一家亲”、新河镇“新事心办”、云山镇“云暖万家”、古岘镇“岘上真情”、崔家集镇“小崔帮办”、明村镇“夜访万家连民心”等,都是受到当地群众点赞的基层治理硕果,实现了群众诉求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将服务触角精准延伸至群众需求的前沿。

为畅通民声反馈渠道,平度市倾力打造了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支撑的“平读心声”群众诉求源头化解平台,市民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上传诉求,相关部门按照“接、定、转、办”四字工作法,运用“诉求上报—研判分流—部门报到—评价反馈—考核问责”闭环管理模式,广泛收集“民生、发展、执法”3方面诉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推动群众诉求解决工作驶入“快车道”。

激活乡村治理效能

“现在只要做了好事就能积分,每个月都可以到村里的‘崇德信行’信用超市兑换东西。前几天我发现树杈影响了交通,顺手修理后拍照发到群里,我的联户党员就记录了下来,给我加了5分。”东阁街道凤凰山村村民张云叶拿出手机兴致勃勃地向大家展示。

平度市聚焦“爱平度,让平度更美好”共识,全面启动“信用平度”建设,创新“信用+”治理模式,研究制定了《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将信用与村庄管理、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民风民俗等方面30多项事务紧密结合,覆盖36.2万户、91.4万居民。建设信用超市、信用银行等信用场景2646个,推行信用积分“兑现”生活物资或社会化服务,构建“道德行为—信用币—实物或服务—道德行为”的闭环式道德转化生态,将善行“量化入账”、让美德“保值增值”、让德治“教化一方”,最大限度激活乡村治理效能。

此外,平度市牢固树立精细、精致、精微治理理念,坚持以品牌建设丰富治理场景,推出“四点半课堂”儿童看护、“我们的节日·重阳”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引领敬老爱幼助困成为社会生活的新风尚;推广“五为五必到”志愿服务法,通过党员联户、文明实践热线、App点派单等方式,实现红白事必到、家庭困难必到、矛盾纠纷必到、合理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累计为老、小、困等群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1万余个,确保群众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提升解纷能力水平

平度市以推进“明理尚法”为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以“人为本、和为贵、家为安”为核心的“和润万家”调解品牌,情牵万家,以调筑和,用品牌奏响和谐韵律,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现矛盾纠纷“闭环式流转、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以真情调出万家和谐。

近日,卢某等人来到新河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他们神情焦虑、情绪略显激动,讲述着迟迟未能得到劳务报酬的事实。该中心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通过“吹哨”机制联系司法所、劳保所、小苗调解室等有关人员到场解决问题,确认劳务欠款金额,促成双方达成了分期还款协议,并当场为双方申请了司法确认,避免了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2024年以来,平度市全面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在市镇两级建成集信访、综治、司法行政、矛盾调解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配套完善部门常驻、轮驻、随驻机制,实现多部门合署办公、联合接访、多元调处,满足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办事诉求。创新实施“2231”矛盾纠纷闭环化解机制,通过线上、线下“2”条线受理矛盾纠纷,压实首接负责、交办负责“2”条渠道调解责任,做到“小事”马上调、“大事”吹哨调、“难事”顶格调“3”个层级化解纠纷,落实“1”项考核评价机制作为保障,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148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