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 刘建炜 张华
2024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公安局有效防范化解治安风险隐患,改革警务运行模式,在辖区开展“五小”专项行动——“守场所”“拉车门”“扫楼道”“过筛子”“推两轮”,全面强化社会面管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守场所”:遏制酒后滋事
“一定要多观察顾客,不要给快要醉酒的顾客售酒;如果店里有醉酒滋事的情况,一定要提前向民警报备,一旦有冲突我们会第一时间赶来处置;要给顾客做好安全提示,坚决杜绝酒后驾车。”2024年11月7日深夜,奇台县公安局东门派出所所长崔尚德带领民警走进古城商业街沿街酒吧、烤吧等场所,向店主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据了解,东门派出所辖区小吃街、商业街、酒吧、KTV等场所众多。为确保辖区不发生酒后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案件,2024年年初,东门派出所在辖区开展“守场所”行动,即每天22时至次日3时,按照“一点一组”模式,加大娱乐场所及周边巡控力度,对可能引发违法犯罪的情况提前介入制止,有效降低偶发性纠纷引发的违法犯罪情况。
“拉车门”:防范财物被盗
“您好!我们是奇台县公安局东门派出所民警,我们排查到当代名筑小区停车场时,发现您的车没有上锁!”2024年11月7日23时45分,民警谢金龙与同事在开展“拉车门”行动时,发现一辆越野车没有上锁,因车主有事不能及时到场,民警征得车主同意后,打开执法记录仪,清点登记车内贵重物品,然后将贵重物品送到就近警务站。
“东门派出所辖区占奇台县城三分之一,机动车保有量8200余辆。在日常勤务中,我们发现不少车主忘锁车门,有的把车钥匙落在车上,有的车上有贵重物品。为此,派出所持续开展‘拉车门’行动,民警深入大小停车场,重点排查停放在监控盲区、偏僻地带的车辆,检查车辆门窗是否关好、车门是否锁好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车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提醒。”崔尚德说。
“扫楼道”:排查安全隐患
“师傅,醒醒!”2024年11月8日凌晨1时许,民警唐春凡与同事在某小区开展“扫楼道”行动时,发现一名男子侧卧在楼梯上,满身酒气。唐春凡将男子扶起,发现该男子头上有个大包,面部轻微出血,疑似摔伤。为防止发生意外,民警立即呼叫了救护车。
将其送上救护车后,民警对该小区几栋老旧楼房的地下室进行排查。
“这个地下室门上虽然挂了锁,但是没有锁上。”说着,民警一边打开执法记录仪,一边推门而入。不大的地下室内塞满物品,民警查看完没有发现贵重物品,将门关上,准备第二天通报给社区和物业公司。两个小时后,民警排查完该小区所有地下室,发现未上锁的有4间。
“过筛子”:循线追踪破案
“大半夜不休息,你们要去干什么?”2024年10月12日凌晨3时许,民警马佳辉与同事夜巡至水磨河大桥时,发现3名男子骑着电动三轮车在路上时快时慢地走着。发现警车靠近后,3人立即转入旁边道路,民警马上将他们拦住了解情况。
面对民警的询问,3人支支吾吾,并下意识用身体挡住放在电动三轮车上的背包。马佳辉立即对背包进行检查,发现包内装着4个电动自行车电瓶,且接线口是新剪断的。民警立即对3人开展进一步检查,发现3人身上还带着螺丝刀、剪线钳等工具。
民警将3人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核查。3人对夜间盗窃电动自行车电瓶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并交代,2024年8月至10月,3人共盗窃电动自行车电瓶98块。
根据3人提供的线索,民警循线侦查,很快破获13起盗窃电动自行车电瓶案,追回被盗电瓶95块,打掉一个盗窃、收赃、销赃的犯罪团伙。
“推两轮”:保管未锁车辆
2024年11月8日2时许,民警葛寿山等人步巡至奇台县第四中学门前路段,发现几辆自行车倒在路边,其中两辆车未上锁,遂准备将自行车推至就近警务站保管。路过一辆电动自行车时,民警发现该车也没有上锁,于是,3名民警一人推着一辆车,送往警务站。
“这3辆车估计是学生的,可能因为放学由家长接走,这才将车子停在路边,明天你跟学校联系一下,通知学生来认领。”葛寿山等人将车子送到警务站后,又叮嘱值班民警第二天及时联系学校。
2024年11月9日17时,东门派出所接到李先生的报警电话,称其孩子停在学校门口的自行车不见了,且自行车没有上锁。听完李先生对自行车特征的描述后,值班民警通知李先生到学校附近的警务站认领。
“昨天孩子发现自行车不见了,起初认为是同学骑走了,但直到今天也没有看到。没想到,刚报完警,车子就有着落了!”临行前,民警再三叮嘱李先生,今后一定要增强防盗意识,妥善保管财物。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