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六中学校园宁静的背后,有一个默默守护的人。他就是安阳市公安局文峰分局东大街派出所民警、市第六十六中学法治副校长张伟。凭借对未成年人工作的热忱与担当,2024年12月30日,在张伟的积极推动下,安阳市首个警校联动工作室正式成立,成为守护校园安全、助力学生成长的平台。
守护校园安全的前沿阵地
2月24日,记者跟随张伟走进市第六十六中学警校联动工作室,这里面积虽不大,但布置得井然有序。淡蓝色的墙面给人以安心之感,墙上张贴着法治宣传海报,涵盖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校园欺凌等关键内容。室内摆放着整齐的桌椅,用于开展各类交流会议和咨询活动。工作室不仅是校园安全信息的汇聚地,更是法治教育的策划室和矛盾纠纷的调解站。
“警校联动工作室成立后,张警官为我们设置了很多有特色的法治教育课堂。”该校校长杨晓玉说,“如今,在他的指导下,学校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沉浸式体验审判流程;召开‘女生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我们经常看到张警官和学校领导在校园周围巡逻,看到孩子在安全的环境里学习,我们很放心。”学生家长刘女士说。“警校联动工作室成立后,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大幅减少,巡逻机制就像无形的屏障,守护着学生的安全。”该校政教处主任贺东波说。
助留守少年重塑成长轨迹
学生李某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无力管教,导致他愈发叛逆。在警校联动工作室联席会议上,学校通报了李某的情况,张伟主动担责:“这孩子我来帮。”
张伟找到李某,耐心交流:“咱们抛开身份,像朋友一样聊聊……”李某渐渐放下戒备,倾诉心声:“我爸妈长年在外打工,不管我,我就跟着校外的朋友玩,不学习。后来老师也批评我,我就破罐子破摔。”张伟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李某的父母,但其父亲称打工忙无法回来。张伟严肃劝说:“孩子成长耽误不起,挣钱重要,但孩子的未来更重要,您必须回来。”在张伟的坚持下,李某的父亲最终回到家中。张伟为李某建立帮扶档案,制订详细计划,要求他每天抄写校规校纪时刻提醒自己。张伟还组建了帮扶微信群,分享李某的点滴进步:“李某今天上课很认真。”“李某主动打扫卫生了。”两个月后,李某的行为明显改善,成绩也有了进步。
“张伟警官的耐心和专业,让我看到了警校联动工作室给学生的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关爱。”该校老师张丽芳说,“他不仅帮孩子改掉了坏习惯,还为学校提供了科学的帮扶方法,让这些孩子有了希望。”该校校长杨晓玉竖起大拇指:“张伟警官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这些孩子前行的路。”
调解冲突维护校园和谐
2024年12月20日,该校九年级学生杨某与七年级学生王某、邓某因一场篮球比赛起争执。杨某觉得丢了面子,放学后叫上八年级3名同学,将王某、邓某堵在校园角落。老师发现后,迅速联系张伟,并通知双方家长。
“一旦你们发生肢体冲突,知道多严重吗?不仅伤害身体,还会留下不良记录,影响前程。”在调解室,张伟让双方陈述事情经过,神情凝重地说。杨某小声说:“我当时太冲动,现在知道错了。”双方家长也反思了自身教育问题。张伟结合法律知识耐心讲解,双方握手言和。
“警校联动工作室的调解机制使校园矛盾化解更加高效,张伟警官的专业调解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法治教育素材。”杨晓玉说,以前处理这类冲突,总是头疼不已。现在,张伟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耐心地调解,让孩子们能够真正认识到错误,也让老师、家长更省心。
“家校警”携手共护孩子健康成长
自警校联动工作室成立以来,张伟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定期举办法治教育讲座,讲解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分享孩子在校的表现;针对“问题学生”家庭,进行一对一的家访指导。
“以前,面对孩子的叛逆,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办,张警官组织的家长培训讲座教了我很多和孩子沟通的技巧,现在我和孩子关系好多了,孩子也愿意听我的话。”家长赵先生说。
“警校联动工作室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安全保障,还为家长提供了教育指导。”张丽芳说,“张警官的介入让家校沟通更加顺畅,‘问题学生’有了更大的改变。他就像我们的‘法治家长’,让学校和家庭紧密相连。”
张伟以警校联动工作室为阵地,用敏锐的洞察力、十足的耐心、专业的调解能力和不懈的坚持,为校园安全与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先后教育帮助7名学生,训诫家长12人次。他用真诚付出温暖着每一位师生和家长的心。(钟传生)
编辑:胡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