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良艺 本报通讯员 郑能 盘郦羽
天下和静在民乐,而民之安乐皆由治。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委政法委了解到,近年来,灌阳县聚焦高水平平安建设、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等工作,不断做实基层“微治理”,构筑社会“大平安”,切实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社会平安底色更加闪亮
6月9日9时19分,灌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易某报警称,存放在老房子里的一台电动机被盗。接到报案,民警立刻展开研判和侦查。仅用30分钟便找回了电动机,抓获偷盗者。
小案不小,民生为大。灌阳县公安局从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小事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着力,以及时、每日、每周“三级”调度及时侦办案件,以督导“一把手”、督导合成作战等方式,推动案件办理及时形成闭环,案件侦办的迅速推进,让群众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
5月28日,灌阳县陈女士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有几包纸巾和一张卡片,卡片上面显示已中奖,需扫码加客服领取奖金。陈女士按要求转过去3万元后又被告知,需再转11万元。
陈女士的情况很快被灌阳县反诈中心预警。在电话无法制止的情况下,民警立即驾车赶往陈女士家中进行劝阻。5月30日,民警跨越千里赶到河北省辛集市,将犯罪嫌疑人谢某抓获并如数追回被骗钱款。
“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灌阳县立足县域实际,强化反诈工作体系建设,形成‘落实+责任’‘科技+传统’‘警力+民力’反诈工作机制。”灌阳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张韬介绍说。
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在灌阳县文市镇玉溪村委办公楼旁边,一栋不起眼的小楼矗立在路边。门口上方“玉溪油茶屋调解室”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这是2023年12月挂牌成立的。”指着牌匾,文市镇人大常委会主席时玉鑫说,村民之间发生纠纷都会来到这里,一边喝油茶一边进行调解。
“进门请喝油茶,是真心待客的最佳礼仪。双方当事人围坐在一起边喝油茶边聊事情,几碗油茶下肚,气消了、心平静了,调解起来事半功倍。”时玉鑫说,一碗油茶,不但是村民增进情谊的交流方式,更成为定分止争、促进和谐的“催化剂”。
近年来,灌阳县进一步延伸基层调解组织触角,充分挖掘本地调解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一乡一品牌工作室”。如今,全县创建了文市镇玉溪油茶议事会、新街镇西山坪工业园区园·圆调解室、西山瑶族乡下涧村石榴红民族事务调解室等17个口碑好、威望高、专业性强的品牌调解室,及时化解了一个个矛盾纠纷。
为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灌阳县人民法院坚持调解关口前移,着力构建法庭、司法所与派出所联调工作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共享社会治理资源,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以黄关人民法庭为例,2023年以来,与派出所、司法所共同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
灌阳县司法局健全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实现县、乡、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全县排查矛盾纠纷656件,调解成功656件,调处成功率100%。
服务发展大局更加有为
灌阳县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适宜种植柑橘,此前多是外地老板前来承包土地租种。2020年以来,因种种原因,一些种植商离开后未按合同约定给付承包费用且不再管护果树,造成果树大面积失管,耕地撂荒。
2023年5月,灌阳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护三农,助春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灌阳镇三联村和新街镇马山村的耕地长期存在“非粮化”问题,耕地资源遭到浪费。
耕地资源的保护,事关粮食安全大局。灌阳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时间向县委政法委进行专项汇报,在县委政法委的协调下,召开现场交流会,听取各方对耕地“非粮化”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可行的整治方案。
在县委政法委、县田长办的共同推动下,灌阳县在三联村召开全县耕地“非粮化”整治现场会,将三联村耕地“非粮化”整治方案向全县推广。
一纸检察建议,促进全县耕地“非粮化”整治,真正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全镇完成退果还粮1320亩,整治撂荒地200余亩,创建100亩以上退果还粮示范点两个,真正让果园活起来。”灌阳镇副镇长文衍富告诉记者。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政法机关的职责所在。近年来,灌阳县政法系统自觉把政法工作融入全县大局中谋划,主动担当作为,为灌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公安机关办证中心实现“交管+治安+出入境”业务“三合一”,派出所实现“户政+交管”业务“二合一”,有力提高了办事效率,做优“服务警务”。
灌阳县法院组建工作专班,对接重大项目,为项目推进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审理等司法服务。今年以来,共审理涉企案件221件,涉案标的额1.79亿元。
灌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盘今表示,灌阳县将继续在服务发展大局上做文章,在打造特色亮点上下功夫,在解难题补短板上求突破,扎实做好护百姓、守平安、助发展各项任务,推动平安灌阳建设向着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迈进。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