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刑事诉讼法修改设立涉外专章问题圆桌讨论会在京举行

2024-09-09 15:16:0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9月4日,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主办的刑事诉讼法修改设立涉外专章问题圆桌讨论会在北京举办,探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等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相关规定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衔接,为推进涉外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图为讨论会现场

王馨仝主持讨论会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馨仝表示,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有限,相关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司法解释、部门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中。当前涉外刑事诉讼实践面临不少挑战,如时限问题、辩方的域外调查取证现实困难、管辖争议等问题,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中设立关于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专章。

樊崇义发言

“如何用司法现代化的标准、理念、认识来看待涉外秩序,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要用现代化的标准看待涉外诉讼程序,进一步提高修法的理念和标准。”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认为,无论从国际标准、我国发展形势还是从现存法的结构来看,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涉外程序,建议对刑事诉讼法修改时设立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专编,明确涉外刑事案件办理的基本原则和相关具体规定,切实保障各方的诉讼权利。

田文昌发言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田文昌认为,要加强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在办理案件中,要充分发挥个案推动立法的作用。涉外刑事案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保障涉外案件当事人有国际上通行的权利,又能体现出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刑事诉讼权利的平等性。

张晓鸣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张晓鸣认为,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建议考虑设立涉外专编,从事涉外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刑罚执行的各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来开展工作。在设立专编时,要做好与宪法规定的原则、宗旨相衔接,做好与已经生效的双、多边国际条约和公约相衔接,做好与我国刑事法律相衔接。

张旭涛发言

国浩律师(大连)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张旭涛对域外证据采信标准等问题展开探讨,以真实案例阐释在办理涉外案件中关于辩护律师域外取证的权利保护问题、律师权利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对接问题以及刑事诉讼法修改应综合考虑控辩双方办理涉外案件平等问题。他认为,涉外案件中翻译准确度很关键,建议联合培养法律与外语专业人才,提高翻译质量。

门金玲发言

“如果刑诉法修改设立涉外专编,建议对‘涉外’的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并探讨其可行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门金玲表示,建议专章定位在与司法协助有关的涉外事宜。司法权,特别是刑事司法权属于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域外取证,还是域外的逮捕、移送、查扣,都涉及到主权问题,需要以两国缔结的国际公约或条约为据进行司法协助。建议涉外专章的制定保障律师在提出调取域外证据申请时,享有获取国家提供启动司法协助的权利,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王在魁发言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在魁表示,刑事诉讼法在审限规定上应该考虑涉外案件的特殊性,缓解办案机关的办案压力,建议对羁押程序、律师涉外取证程序、国际条约效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聘请和配备专业翻译。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