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两高一部”重拳惩治跨境电诈“金主”和“蛇头”

2024-07-26 16:13:5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见习记者 胡建霞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坚持依法从严惩处,切实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力追赃挽损,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翟超在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会上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图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翟超

翟超介绍,针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特点,《意见》突出强调要坚持依法从严惩处。司法办案中,要出重拳,下重手。对于诈骗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员,以及幕后“金主”;对于组织人员偷越国(边)境的“蛇头”,为诈骗集团提供转账协助的“卡头”和行业“内鬼”;对于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危害对象和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实施犯罪的人员和累犯、惯犯,坚决依法严厉打击,从定罪量刑、政策把握、财产处置等各方面全面落实从严要求。

对于跨境实施的拐卖人口、故意伤害、绑架等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决不手软,依法判处重刑,明确释放从严惩治的强烈信号。即便部分诈骗犯罪分子暂时未到案,对于符合《意见》规定的,也要依法认定为犯罪集团成员,为整体依法从严惩处创造条件。

“司法办案中,要精准把握刑事政策,做到当严则严,该宽则宽,依法裁判,不枉不纵。”翟超表示,对于犯罪集团中起次要和辅助作用的低层级人员、被犯罪集团诱骗、胁迫实施犯罪的人员,以及初犯、偶犯;对于主动投案,积极配合抓捕首要分子或指认同案犯、配合追缴涉诈资金的人员;对于受蛊惑、引诱甚至欺骗参与犯罪、罪行较轻的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坚持区别对待,严中有宽,宽以济严,依法从宽处理。依照《意见》第13、14条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可以依法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或不作为犯罪处理。

“同时,要做好刑法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衔接,构建多层次惩戒处罚体系,统筹做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行为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衔接,兼顾预防和惩罚目的,努力实现办案最佳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翟超说。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