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研讨会以“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刑事辩护”为主题,会议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办。
开幕式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胡铭主持。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顾永忠先后致辞。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毛立新作为获奖论文作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研讨会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举行,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毛立新提交的论文《庭审精细化实践与庭审实质化改革》获得一等奖。
研讨会第一单元主题为“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刑事辩护的发展方向”,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刑辩委副主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刑事辩护法治化的实现。包括刑事辩护制度改革在内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以中国方案、中国制度解决中国问题,要坚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要借鉴世界刑事诉讼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尊重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要以刑事辩护法治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毛立新在与谈环节重点阐述了对“庭审精细化实践与庭审实质化改革”的看法。他表示,近年来对一些不认罪的重大复杂案件的审理,出现了庭审精细化现象,开庭时间长、发问被告人细致、有争议的关键证据“一证一质”、鉴定人出庭、法庭辩论充分等,这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所取得的进步。
研讨会还围绕刑事辩护权的制度保障、刑事案件有效辩护的实现等主题展开专题讨论。
5月24日,《刑事辩护学》教材统稿会在昆明召开。冀祥德,胡铭,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辩委副主任、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郝春莉,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仁琦,毛立新等参加统稿会。
《刑事辩护学》是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辩委推出的第一本教材,由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知名学者和资深刑辩律师担纲撰稿人,既有刑事辩护的范畴、原理、制度等理论阐述,又有刑事辩护的方法、技能、经验等实践概括,是高校与科研机构学者、法学专业学生、刑辩律师的案头书。
作为本书主编及撰稿人之一,冀祥德表示,编写出版《刑事辩护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刑辩委组织编写的具有全国性、专业性、指导性的教材,要兼顾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双取向;要界定刑事辩护学的概念、内涵、外延、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要总结提炼刑事辩护制度的中国特色、刑事辩护理论新发展、刑事辩护技能新拓展等创新内容。
作为本书主编及撰稿人之一,胡铭认为,作为一部专业性教科书,一方面,在学理内容的撰写过程中,要做好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制度的阐释,体现教材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在实务内容的撰写过程中,要高度突出实操性、技巧性,体现对实务工作的指导性。脚注引证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规范,体现准确性、权威性。要合理控制篇幅,详略得当,重点、难点突出。
与会专家学者及编辑针对教材初稿,章节的设置和内容的调整等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确定修改方案和教材出版时间。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