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民法典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2024-05-30 09:47:3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5月2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四周年之际,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民法典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余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姚辉主持。

图为论坛现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主任黄薇表示,民法典开启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民法典颁布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和常委会机关党组的领导下,做了7个方面的工作,确保民法典的贯彻实施:第一,全面总结民法典编纂的13个方面的重要经验,为其他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第二,积极推动有关方面开展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的清理工作;第三,认真做好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的研究把关工作;第四,加强民法典相关领域法规的备案审查工作;第五,加强对相关立法修法工作的研究;第六,积极关注与民法典有关的新兴领域问题,做好研究工作;第七,积极参与民法典的宣传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表示,民法典作为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全面总结了党执政以来处理民事问题的工作经验和14亿中国人民的生活经验。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积极有序推动民法典正确、统一实施,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完成涉民法典司法解释清理工作,稳妥、全面实施民法典,依法审理民事案件,逐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全面准确实施民法典是民生司法的规则导向,为在民事审判中更好地贯彻实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始终坚持人民性,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始终坚持实践性,推动提升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水平;始终坚持时代性,捍卫数字时代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将继续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展现时代担当,为开创新时代民事审判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表示,民法典对于检察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民法典的体系化思维为四大检察融合发展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民法典的颁布化解了部分法律、司法解释间的冲突,虚假诉讼案件数量明显减少。

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富成表示,民法典的编纂与实施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他选取了大规模侵权事件行政调处和城市小区停车难问题等3个小故事,阐释了行政机关在贯彻落实民法典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表示,民法典的颁布实现了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成果。我们要加快推进建构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坚持自立自信,以民法典为基础建构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王利明强调了民法典的5个方面重要价值:第一,民法典构建的七编制,为民法学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第二,民法典人文关怀价值体系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价值基础;第三,民法典构建了以民事权利为中心的私权制度体系,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理念基础;第四,民法典体现了中国特色、实践特色与时代特色,回应数字经济时代之问,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社会基础;第五,民法典贯彻实施中产生的大量鲜活案例是民法学研究的源头活水,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崔建远表示,民法典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的诸多规范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值得认真学习。他结合民法典、《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具体阐释了法律行为解释的方法,指出应当根据词句通常含义、个案特殊情形进行解释,探求妥当的解释结论。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永军,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韩世远,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保玉,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家安,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总体室主任、副研究员杨震,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珏,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周友军,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办公室主任滕艳军等与会专家学者立足中国国情、直面现实问题,围绕民法典的贯彻落实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讨论。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