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实践
□ 本报记者 马利民
□ 本报通讯员 谷才霞
“院坝勤打扫,外出门关好!”清晨薄雾未散,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的麻石小道上已经响起村民们熟悉的声音。
此时,“古寨院长”郭云德正手持磨得发亮的喇叭,中气十足的乡音穿透青砖灰瓦。作为自贡市基层治理精细网格的“神经末梢”,他既是政策法规宣传员,又是院坝邻里调解员,更是社情民意收集员。
在距离三多寨镇八甲村20公里外的自贡航空产业园,却是另一番景象:机群林立、整洁有序的标准化厂房内,驻点法官正结合无人机行业典型案例,向某企业负责人详细解读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
在自贡航空产业园法务中心,“法治服务跟着产业走”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周在此上演的常态。中心如同产业发展的“法治引擎”,为低空经济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伴随式的法律支撑,让精准法治服务厚植营商沃土。
无论是三多寨镇郭云德用脚板丈量出的网格温度,还是航空产业园法务中心为产业腾飞注入的法治动能,都是自贡市立足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实际,创新工作理念与载体,提升服务发展和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的鲜活切片。其背后,是一座城市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法治体系的系统性锻造。
在立法源头,“民意直通车”畅通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最后一米”。大安区马冲口街道沙鱼坝社区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信息收集站,更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动实践场。像这样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该市已设立22个。围绕《自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规草案,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与立法者围坐一堂,将“禁止高空抛物”等朴素诉求淬炼为严谨法条,民意涓流汇入立法江河,法治根基因贴近大地而愈发坚实。据了解,该立法联系点自2022年建立以来,共组织群众参与6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求工作,提出意见建议22条,其中7条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和彩灯文化保护的意见建议被确认。
于执法环节,“智慧大脑”赋能更高水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大安区综治中心,高清电子屏上数据实时跳动。网格员上报的占道经营信息,经平台智能分派,执法人员10分钟内抵达处置。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从多头管理到一网统管,规范化建设和科技赋能让执法流程如齿轮般精密咬合,群众满意度在高效透明的执法中节节攀升。
在司法领域,“数字翅膀”助推公平正义加速抵达。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内,“携卷办案”的场景已成历史。从立案到审判、执行至归档,“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再造办案流程,重塑办案习惯,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法官轻点鼠标即可查阅批注。数据显示,自贡法院全流程无纸化办案使得案件节点流转效率提升70%,各类事项办理效率同比提升50%,线上送达成功率达86.4%,归档纸质材料同比减少82.6%。
至守法末端,法治文化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在吴玉章故里的荣县双石镇,村民们化身“画家”,将红色血脉、乡土文化与法治宣传深度融合,创作民法典等各类法治漫画40余册(套)900余幅,同步制作宣传海报、小视频等衍生作品6000余个,受众达1000万余人次。
立法扎根于民、执法精准高效、司法提质增速、守法润物无声,自贡以全链条思维锻造的法治“硬内核”,正日益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座将法治融入基因的城市,必将在更完善的法治体系护航下,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广阔的蔚蓝晴空。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