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实践
□ 本报记者 崔东凯 张冲
“请参加今天8:40开庭审理‘租赁合同纠纷’案旁听人员到第五审判庭(111)。”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人民法院门口电子开庭公告屏上看到的一条信息。
该院院长闫立恒介绍,之前法治督察指出法院落实庭审旁听制度不到位的问题,故将导诉图上墙,设置导诉台,解答疑问,帮助旁听人员快速找到对应的法庭并有序就座。
这是黑龙江省委依法治省办2024年度法治建设综合性督察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2024年11月17日至今年5月,黑龙江省依法治省办分4路在齐齐哈尔、绥化、黑河、七台河4市(地)开展法治督察,5月下旬随着4市(地)整改报告陆续提交,法治督察任务落下帷幕。
记者全程参与了对4市(地)的实地督察并关注督察工作后续的整改过程。按照黑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惠提出的“督察一定要有实效”的工作要求,督察工作明确了严格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要求、减负增效、问题导向和细化督察4个原则。
“此次法治督察对象由原来的90个增加到100个,其中市(地)13个、省直部门87个,涵盖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和群团机关等,通过‘书面+实地’方式首次实现应督尽督。”督察组组长、黑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刘旭东告诉记者。
此次实地督察,首次通过法治舆情监测收集信息,记者跟随暗访组深入被督察市(地)暗访调查,收集问题线索。督察组进驻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视、政府官网等发布督察公告,推送进驻信息、公布线索征集电话和信箱。
督察期间,督察组审查自查报告100份,实地查访202个部门,突击检查45个部门,调阅案卷821个,查阅材料27039份,个别谈话257人,抽选82名领导干部进行测试,发放调查问卷391份,接到并转办来电、来信、来访线索12个,制作问题底稿228个,书面督察发现问题253个,实地督察发现问题184个,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整改要求。
记者从最终整改报告中看到,针对部分问题,齐齐哈尔市规范执法文书制作程序,印发《关于全面开展行政处罚标准化示范案卷推行编制工作的通知》;七台河市将督察整改覆盖至全市所有县(区)、部门,印发《关于做好省委依法治省办2024年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补充通知》;黑河市制定《黑河市巡游出租汽车网约化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绥化市向各县(市、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绥化市2024年度法治建设实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工作提示》,查找存在问题,一并进行整改。
黑龙江省依法治省办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督察机制,出台了《黑龙江省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建成覆盖全省的数字化法治监督管理平台;实施了《黑龙江省法治督察人才库管理办法》,建立了300人的法治督察人才库;完善问责机制,同省纪委监委机关联合召开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工作协商会议,推动全面依法治省和全面从严治党互动联动、同向发力;与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黑龙江省法治督察与法律监督衔接配合工作办法》,推进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在法治建设领域的贯通协同,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编辑: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