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信访法治化让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2025-04-11 09:56:4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实践

□ 本报记者 吴晓锋

“依法信访受保护,违法信访要处理,依法规讲政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重庆市丰都县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义务宣讲员彭大姐常说的一句话。

此前,彭大姐是当地一名令人头疼的“老上访户”。如今,她以自身“信访路”为案例,通过辛酸过往和如今回归正常生活的转变,用群众听得懂的方式说信访、讲政策、化矛盾。

彭大姐的转变,与丰都县体系化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密切相关。据丰都县信访办主任易胜介绍,丰都县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中,用好组织、规矩、群众、宣传“四种力量”,重塑信访生态、提升实战能力。

为营造信访工作法治化浓厚氛围,丰都县创新建立“2+30”宣讲做法,推动干部工作行为和群众信访行为“双向规范”。在县级层面,组建“干部宣讲团”和“群众宣讲团”,督促干部严格依法行政、引导群众依法理性有序信访;30个乡镇(街道)各组建一支宣讲队,深入村(社区)、组(网格)开展全覆盖宣讲。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信访法治化宣讲1200多次、覆盖干部群众30万人次。

强化“访调一体”,把信访工作与“一院两会三事分流”深度融合,将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丰都县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盾联合调处中心,科学配置专业调解力量,全力推动“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

目前,丰都县已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0个、行政调解室6个、派驻调解室17个。各乡镇(街道)坚持“纠纷化解走在前”理念,推行开门说理、会商议理、集体答理、公开评理“四理工作法”,让群众不仅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还成为矛盾纠纷的“解铃人”。

对于10年以上的“钉子案”,丰都县建立“钉子案”领导包保机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包案化解,带动各级“一把手”推动化解重大疑难信访积案202件,并创新建立干部履职评价指数,把信访质效作为干部提拔重用、职称晋级等必查项。

与此同时,丰都县通过对违法信访行为人依法处理,引导群众依法信访,文明理性表达诉求,形成良好的信访生态。

2023年8月,因家属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谭某真、谭某等10多人到丰都县兴义镇人民政府以戴孝帕、哭闹等方式制造事端,向政府施压要求解决其亲属死亡赔偿问题,现场民警多次劝阻仍不离开。最终谭某真、谭某因寻衅滋事被丰都县公安局行政拘留。

为了提升信访事项的管理效能,丰都县着力开发“疑难信访事项监管一件事”管理平台,以数字化提升智能化,以评价度提升满意度。

易胜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该平台着力针对问题源头治理难、信息要素收集难、实时掌握进度难、失职失责监管难等问题,汇集纪检监察、组织人社、公检法司、民政等多部门资源,实现对包案领导和责任部门立体评价,充分调动信访干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高效、规范、精准落地。

作为全国14个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区县之一,丰都县信访登记总量较试点前同比下降29.99%,进京走访同比下降80%。

“丰都县将坚持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为主线,聚焦夯实责任、规范流程、健全机制、打造示范等重点,强化源头治理、问题攻坚,加强协作会商、形成合力,让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易胜说。

编辑:赵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