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传统侵财类案件下降超三成

徐州公安依托合成作战机制快侦多破挽损并重

2025-02-12 09:20:5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王彪 王野

2024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依托合成侦查新机制,整合部门警种力量资源,全力压降入室盗窃、街面盗窃、涉车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全面打击整治新型侵财犯罪,着力实现“快侦多破、高质打处、挽损并重”目标。截至目前,全市传统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30.65%,破案率同比提升15.13%。

快侦快破

抢抓破案“黄金期”

2024年12月,徐州市公安局云龙分局仅用7小时就成功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为群众挽回损失8.6万元;2024年10月,经开区分局成功打掉一个系列盗窃车内财物的犯罪团伙,抓获嫌疑人3名;2024年7月,贾汪分局成功打掉一个合同诈骗团伙,为9名被害人追回1174万余元被骗钱款……

侵财案件严重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徐州市公安局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以“快”字为引领,抢抓24小时、48小时破案“黄金期”,通过整合技术手段、优化警力配置,盯住接警、立案、落查、抓捕、破案等关键环节,对侵财类案件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追根溯源、深挖彻查。

徐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周靖然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徐州公安全面推行“多侦手段同步上案”“跨区域案件整体联动”“网上网下一体化作战”等合成作战机制,严格执行线索“不过夜”原则,强化对每一起盗窃警情的研判,力争快侦快破快追赃,让受害群众真切感受到破案成果。

“这么快就追回来了,太开心啦!”市民李先生摸着自己失而复得的财物连连称赞。近日,李先生家中金条、首饰等财物被盗,新沂市公安局迅速开展视频追踪、数据研判等工作,在48小时内成功抓获嫌疑人,并追回损失。

集群打击

聚力破解“新套路”

近期,“套路运”诈骗逐渐成为一种新型诈骗方式。所谓“套路运”,是指无仓库、无稳定货源的“空壳”物流公司虚构高薪岗位,引诱司机上钩后,再以“贷款购车”等方式实施诈骗。

对此,徐州市公安局开展集中打击整治“套路运”诈骗犯罪专项治理,通过对全市同类型警情深度研判,锁定一批作案手法相同、受害群体类似的犯罪团伙,成功打掉3个“套路运”团伙,抓获嫌疑人11名,破获案件20余起。

“类似‘套路运’这样的新型侵财类案件专业性强、侦办难度大,对办案民警个人能力素质和团队协同作战能力要求很高。”周靖然介绍,徐州公安依托“类案”侦查和集群打击机制,调集优势资源,持续推进打击整治对公侵财、冒充部委央企国企诈骗、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换钱党”及衍生犯罪等专项行动,确保查深查透、打击有力。

2024年12月20日,贾汪分局马庄派出所接辖区企业报警称:“工地电梯100余块主板被盗,损失金额约40万元。”鉴于该案个案损失较大,徐州市公安局侦查中心迅速介入,依托“盯案全查”机制,实行捆绑作战。经过连夜分析研判,成功锁定两名嫌疑人,并立即组织警力奔赴外省将嫌疑人抓获。

“通过每日梳理全市盗窃警情,对案值较大的案件落实盯案制度,集中手段资源全力攻坚,切实提高盗窃案件破案数和破案率。”刑警支队六大队民警褚洪建说,徐州公安进一步健全“盯案全查”机制,开展包片盯案、分类盯案、全程盯案,严格落实全部传统“盗抢骗”案件盯破案责任,力争现行案件快侦快破、未破积案盯案突破。

数据赋能

服务实战“定制化”

近日,丰县城区多辆小轿车被开锁盗窃,损失12万余元。丰县公安局迅速开展视频追踪、数据研判等工作,不到4个小时便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并迅速确定赃物藏匿位置,成功追回全部赃物。

“犯罪嫌疑人有多次盗窃前科,反侦查意识很强,仅靠传统方式很难如此迅速将其抓获。”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葛磊介绍,近几年,徐州公安牢牢把握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有利契机,综合运用公安大数据资源和智慧公安建设成果,为打击治理传统盗抢骗犯罪探索出一条以大数据思维研判打击的新路径。

2024年6月,一场巡回演唱会上发生多起手机被盗警情。徐州市公安局迅速进行串并分析,探索搭建“捕踪觅影”大型活动扒窃预警感知模型,将被动式接受报警转变为主动发现,实现从“尾随追打”到“迎头狙击”转变,有效压降大型活动扒窃警情。截至目前,通过该模型已精准预警扒窃人员45名,并在多地推广使用。

“打通犯罪线索摸排、情报互享、合成治理工作壁垒,精准提升动态监测能力,全力挤压侵财犯罪空间。”褚洪建介绍,通过创新使用大数据分析建模技术,为全警实战提供点对点、定制化、伴随式数据赋能服务,高效推进案件侦办。

徐州市公安局全力推进“彭警数智”行动,深入开展“全警科创月”活动,刑侦部门从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等资源要素入手,搭建多维比对、精准预测的智能化数据模型190余个,其中“汉盾·取现”电诈取现反制、“光影捕手”追逃、“鹰眼”盗窃犯罪预防等模型在实战中取得显著成效。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