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高岳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红十字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社会公益事业。自2024年12月1日起,经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对提升安徽省红十字工作法治化水平,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红十字会基本职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红十字会基本职责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也面临募捐活动不够规范、公信力建设有待加强等新问题,需要通过修订《办法》,提出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办法》明确了红十字会基本职责,要求省红十字会应当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体系和红十字人道救助体系。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应当加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在公共场所配置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并加强人道资源动员,增强人道救助能力,对易受损人群积极开展符合其宗旨的人道救助工作。
2024年12月27日,庆祝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2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在宿州举办。活动现场表彰了“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出贡献单位”及“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典型人物”。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项守护生命的崇高事业,是救死扶伤的爱心善举。《办法》丰富了红十字会参与开展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相关工作内容,规定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参与、推动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等工作;参与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动员、血样采集、联系确认、捐献随访等工作;参与、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意愿登记、捐献见证、缅怀纪念、人道关怀等工作,加强人体器官捐献组织网络、协调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卫生健康部门以及采供血机构应当支持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公安、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捐献的人体器官、造血干细胞转运提供绿色通道,保障优先通行。
此外,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应当建立健全红十字生命教育体系,推动建设生命教育场所,普及生命关爱理念,传授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民政、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应当支持红十字会按照规定建立捐献者纪念设施。
规范募捐和财产管理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今年1月7日9时5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
安徽省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对接灾区需求,迅速开展物资筹措调拨等支援工作。马鞍山市红十字会发出《日喀则地震捐款倡议书》,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诚挚的捐款倡议:“您的每一分善款,都是对灾区人民的一份深情厚谊,是对他们重建家园的有力支持。”
捐款捐物是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款物是否明晰、如何使用、有无真正用到有需要的地方,这些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对此,《办法》进一步规范红十字会募捐和财产管理,要求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开展募捐活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募捐方案、捐赠人意愿或者捐赠协议处分其接受的捐赠款物。捐赠人有权查询、复制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红十字会应当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有关情况。县级以上红十字会违反募捐方案、捐赠人意愿或者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滥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举报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可以协助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不得自行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红十字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假借红十字会名义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骗取财产。
《办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红十字会多渠道筹集人道救助资金,并根据实际从地方彩票公益金中适当安排资金支持红十字会开展人道救助公益活动。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应当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实现备灾救灾、人道救助、会员和志愿者管理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提升红十字会服务管理效能。
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办法》要求,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应当完善理事会、监事会、执行委员会等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和监督检查制度。应当设立社会捐赠资金专户,对捐赠款物实行专账管理;及时聘请依法设立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对捐赠款物的收入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将审计结果向红十字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监事会应当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捐赠款物的接受、管理、使用等情况的监督。上级红十字会按照规定对下级红十字会捐赠款物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履行职责等情况,依法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的监督,财产的收入和使用情况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接受社会捐赠及其使用情况依法接受民政部门的监督。
此外,《办法》还规定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应当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将组织信息、财务信息、业务活动信息、捐赠款物收支信息等及时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以及本会网站或者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并建立投诉、举报受理和反馈机制,接受社会监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红十字领域的违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加强志愿服务和青少年工作
1月14日,得知定日县发生地震后,在淮南就读小学二年级的小星和小欣分别拿出200元零花钱,在各自妈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市红十字会捐款,希望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送去一份新年礼物。
据了解,这两个孩子的妈妈均是红十字志愿者。受妈妈影响,两人在小学一年级时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经常跟着妈妈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如今,红十字志愿者队伍日渐壮大,越来越多热心公益的人加入其中,努力传递爱心与温暖。《办法》要求,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应当建立和完善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按专业、分领域发展红十字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伍,拓展红十字志愿服务范围,为志愿服务提供平台和渠道。有关部门应当将红十字志愿服务纳入当地志愿服务工作整体规划,为红十字志愿服务提供必要保障。
红十字青少年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办法》规定,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应当加强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普及安全健康、应急救护、生命教育等知识和技能,传播人道理念,组织青少年开展与其年龄、智力、身心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教育等部门应当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组织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红十字教育活动。
2024年10月22日15时,合肥市红十字会第一期地铁急救课堂在4号线方庙站站厅内开讲。应急救护培训老师利用模拟人、AED训练机等,为现场群众及工作人员重点讲解了心肺复苏流程、AED操作使用、止血包扎方法等内容,吸引很多乘客围观,参与体验心肺复苏的全过程。
随着《办法》的实施,安徽各地救助救护知识普及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按照《办法》要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应当发展会员、志愿者,宣传普及红十字知识,开展人道救助活动,举办应急救护培训、群众性健康知识普及和其他符合红十字会宗旨的活动。应当充分发挥红十字社区服务站、红十字救护站、博爱家园等红十字基层阵地的作用,开展生命教育体验等具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
“这样的活动特别好,可以学到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能用得上。”聆听了合肥地铁急救课堂的市民代女士收获满满,对下一次公益活动很是期待。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