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辉 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矛盾纠纷日趋复杂,人民群众对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的需求也日渐迫切。对此,人民法院必须秉持“如我在诉”理念,紧紧围绕“止争”要求,有效发挥司法裁判保障权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定分止争作用,促进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传承优秀法律文化,统筹“三个效果”做实定分止争
“定分止争”典出《管子·七臣七主》,原文为“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理念与“和为贵”思想的渊源,并绵延至今。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人民法院要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兼顾天理国法人情,既注重把握法律上的权责界定、法理依据与形式正义,更要充分领会其背后的立法精神、社会价值观念,提升司法裁判的法律认同、社会认同和情理认同。要将法律的专业判断与人民群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观融合起来,用人之常情、人之常理去审视案情,注重人民群众的“体感公正”,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的理性,以人民群众的认可昭示司法的良知。
要始终牢记老百姓打官司的最终目标是定分止争,努力作出融合法理情的公正裁判,把定分止争做深做实,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践行“如我在诉”,把实质化解矛盾纠纷贯穿法院工作始终
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就是要切实发挥司法审判的定分止争功能,就是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自觉站在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努力办好每一件事关民心向背的“小案”,把妥善化解案件矛盾纠纷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真正做到“小案不小办”。
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和要求,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排头兵”的前端延伸治理作用,积极协调乡镇党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解纷主体,做到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要牢牢守住案件质量“生命线”,用好用足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一网一库”(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院庭长阅核等制度举措,统一裁判尺度、规范法律适用,在法律框架内追求最好的审判效果,让司法裁判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群众朴素公平正义观,架起法院工作定分止争的桥梁。
要牢记司法审判说到底是一项“守心”的工作,把释法说理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不断强化涵盖诉前、诉中、诉后的解纷举措。切实加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效果,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方式、理解得了的法理、接受得了的道理办好每一起案件,在共情共鸣中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三、坚守司法公正,提升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水平
“定分”是以法律手段明是非善恶、定权利归属,是公正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止争”的前提。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实质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前提与必要条件。要围绕“止争”的要求,既严格遵守司法程序,又牢固树立实质解纷思维;既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以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又深刻认识到程序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着力避免“程序空转”,把办案理念从重“结案”转到同时重“解纷”,追求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的双重效益。
要畅通信访诉求法治化解决路径,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牢牢把握公正司法的主基调,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推动涉诉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要着力拓展案件办理的效益价值,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强化公正司法的示范引领作用,力求把每一场庭审都打造成“法治公开课”,使每一个判决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让每一起案件都能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指向标,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为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营造有利法治环境。
要通过党建引领持之以恒抓实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既要切实提高干警的群众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本领,确保会办案、办好案,还要着力加强干警的职业道德建设,确保其恪守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全面提高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的法治化水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坚持系统观念,依托多元解纷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面对复杂性、对立性、利益性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人民法院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依托多元联动解纷,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要运用系统思维,加强法院内设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动态管理实现有序衔接,构建涵盖诉前、立案、审判、破产、执行的全流程、链条式联动工作机制,提升诉讼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防止“一案结、多案生”,为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创造现实条件。
要发挥联动效能,完善多元联动解纷机制、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不断延伸解纷触角,实现人民法院与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融合、力量汇合、方法聚合、资源整合,变“孤军奋战”为“多方参与”,变“一元调解”为“多元解纷”,用好用足调解这一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东方经验”,更好更快实现定分止争。
要立足审判职能,采取司法建议等方式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及时提炼总结审判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领域的倾向性、常见性和普遍性问题,通过提出精准科学的司法建议,持续抓好跟踪问效,推动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实现以多元解纷“加法”撬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乘法”。
编辑:韩煜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