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浙江公安勇当现代化先行者

一体推进三大警务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2025-02-05 09:17:2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王春

“云山之间,流传绿色的誓言,四季变幻,警景相拥的心不变……”今年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前夕,杭州公安生态警务主题MV《西湖之约》首发,生动展示警察蓝连结了每一份生态共治的热忱,共同守护平安守护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生态和谐之美。

生态警务正是浙江公安一体推进的“三大警务”之一。

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杨青玖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近年来,浙江公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勇当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先行者,以“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建设为主抓手,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打造现代化先行标志性成果,全力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共富警务

服务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风起东方,潮涌钱塘。

在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上,浙江公安以绝对忠诚的本色和“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的精气神,全力推进共富警务建设。

浙江公安以省两办印发共富警务建设实施意见为契机,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2024年12月3日,浙江省深化共富警务建设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在杭州召开,聚焦服务大局,全力协同推进,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公安持续深化“11087·亲清在浙里”为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知产警官”联络机制,推动“助企廉政警官”专业队伍县域全覆盖。迭代升级“安企共富”集成应用,推行公安涉企“行政检查一件事”集成改革,涉企上门检查任务减少30%以上。

杭州公安架好警企联络“直通车”,为865家重点企业、524个重大项目建立项目警官、知产警官、涉外警官等联络机制;在15个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窗、在企业聚集区设立143个联络站;在杭州“警察叔叔”App开通“助企专区”,键对键一点即应。

宁波公安升级“11087”安商护企平台,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护航2024”打击治理涉民企内部贪腐等专项行动,挽损止损5.6亿元,打造“一站式”涉外事务综合体“移民会客厅”,促进对外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港口经济发展。

金华公安在“千项万亿”重大项目警长制的基础上,创推“产业链警长制”,构建“链长+链主+警长”协同机制,为全市166个重大项目配套项目警长,为62家“链主”企业逐一配套一名警长及一个警务专班,为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嘉兴公安持续打造“浙里最‘嘉’”营商环境品牌,“助企安嘉”平台自上线以来,已为8.4万余家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解决各类问题3300余项。创新推出外国人“落地秒签”服务,永居证应用场景拓展至53个行业,实现与居民身份证同等功能,为国际人才引进搭建快速通道。

“没想到仅用5天就完成了入境手续。”曾为推进船务项目发愁的外籍客商叶鹏飞竖起大拇指。这得益于台州市推出“口岸签证代转”线上服务推动“外商紧急入境来华”一件事改革,为外国人入境各项问题完成“全科会诊”,从解决一个问题到破解一类问题。

杭州萧山、宁波栎社、温州龙湾、金华义乌国际机场及温州、舟山海港口岸纳入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数量全国最多,停留区域从长三角扩大至24个省份,停留时限从144小时延长至240小时,为推进高水平开放、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注入新活力。

浙江公安聚焦护航海洋经济,联合浙江边检出台《支持甬舟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十项移民出入境便利举措》,全力支持宁波、舟山加快建成全国领先、国际一流海洋中心城市。

共治警务

夯实根基推动高水平安全

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工作的根基。

在“枫桥经验”发源地,共治警务成为绍兴公安机关推动警务工作更紧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的关键词。

绍兴市柯桥区柯桥街道大渡社区是全区人口最多的城市社区,“新柯桥人”占比高达70%,柯桥派出所牢固树立“主防”理念,把警务室主动融入大渡社区治理中心,建立风险隐患闭环管控机制,组建各类平安社会组织,打造“驻村融治”警网共同体,近三年总警情数同比下降42%。

在衢州,“融警务”品牌全面打响。龙游县小南海镇红船头村未来乡村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集公安办证、共享法庭、治安巡逻等功能于一体,借助“公安大脑”建设创新推出“智慧警码”乡村版平台,成为农村地区“融警务”建设新实践。

舟山市创新发展“海上枫桥经验”,不断深化共治警务。鱼山岛在岛企业430家,务工人员2万名,只有17名民警。鱼山派出所以多元共治为抓手,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打造“石榴红家园”“警企学院”等共治平台,受到企业员工一致肯定。

“哇!太酷了!”近日,一段温州特警与“大黑球”“机器狗”一同在街面巡逻视频火遍全网。温州公安以“智慧巡控”为载体,有效整合特警PTU等巡防力量,开展步巡、车巡、摩巡、视频巡、无人机巡为主的“五巡”勤务,打造高效运行的“1、3、5”分钟快反等机制,打造了“陆空网”立体防控体系。

浙江公安推广“民声一键办”等创新做法,全省1344个镇街落地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机制,分流非警务警情同比上升42.6%,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8%,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生态警务

守护山水打造高品质民生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水有人护,责有人担……长兴县水口乡的绿水青山间,每天都穿梭着山水巡护者沈建华的身影。

在湖州,像沈建华一样的生态警长有2185名,分布在“河道、湖泊、林区、矿区”等重点区域,同时发动千人的“生态义警”队伍,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2021年,湖州公安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警务”,如今这种警务模式从湖州迭代,并在浙江、全国推广,路子越走越宽。

2024年7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公检法司机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执法司法工作情况报告,并组织专题问询,督促指导深化生态警务建设,助力提升打击犯罪和综合治理效能。

浙江公安与沪苏皖等地公安机关建立生态警务战略合作机制,建设生态行刑共治中心,健全8079人的专职警长队伍,建成215个多部门进驻的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发展“生态义警”队伍70余支1万余人。

浙江搭建生态协同智治平台,研发推广“浙里净”“智安净土”等数据模型,有力支撑一线实战,联合15个省级单位开展“生态之江2024”专项行动,侦办生态环境资源领域刑事案件18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24名。

逐绿前行,人与青山两不负。

在护航生态农业价值转化方面,丽水公安加大对优质水源、优质种植土壤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强对“庆元甜桔柚”“处州白莲”等农产品品质及“丽水山耕”等知名品牌的保护,还建立属地低污染、低耗能绿水青山型企业名录,通过市、县行刑共治中心搭建信息交互平台,形成刑事保护产业矩阵,为绿色发展擦亮法治底色、提升平安成色,真正打造高品质民生。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