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 冲
□ 本报通讯员 宋昊燃
更换滤清器、加注机油、拆装刹车片、制压动力监测,再经过后续检测,一辆故障汽车就维修完毕了……近日,黑龙江省北安监狱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罪犯们正在学习实操汽车维修技能知识。
这是黑龙江监狱积极推进教育改造社会一体化工作,从中延伸出“订单式”培训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黑龙江监狱扎实推进教育改造社会一体化,举办电工、电焊、烹饪、护理等“订单式”培训班,为余刑一年以内的罪犯举办职业招聘会,让罪犯“出狱门进厂门”的愿望变为现实。
“警官跟我们说,这几年互联网发展很快,本地特色食品在网上很畅销,监狱安排鸡西刀削面、冷面辣菜制作课程,在监狱里面掌握一门手艺,出去就能有工作了。”正在学习面点制作的鸡西监狱罪犯毛某向《法治日报》记者分享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为使罪犯真正学习到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黑龙江各监狱在开展培训前,会通过对社会就业形势和岗位需求的研判分析,以本地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门槛低、易就业的岗位,使罪犯在刑满释放前熟练掌握职业技能。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庞勇告诉记者,过去黑龙江监狱开展了电工、护理等技能培训班,随着市场需求以及监狱条件的变化,又开展了中式面点制作等培训班,使参加培训的罪犯成功掌握职业技能,向新人生的大门迈近。
2024年以来,黑龙江各监狱结合本地社会需求和监狱实际,深化监地联动,强化监企合作,联合当地司法、人社等部门,邀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定期到监狱现场授课、现场考核,不断推进罪犯技能培训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各监狱先后建成汽车维修室、电工实操室、计算机应用等职业技能教室,通过最新的市场调研,增强农产品种植、护理、烘焙等培训,扩大罪犯回归社会的就业道路。
黑龙江监狱持续深入推进“百企千岗进狱园”就业推介活动,邀请社会知名企业走进监狱设立咨询台,与临释人员面对面交流,与有就业需求的临释人员签订用工意向书,助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
下一步,黑龙江监狱将继续做到应培尽培、按需培训,加大调研力度和沟通力度,确保“订单式”培训方向符合现实社会需求,有效安置刑释人员,推动教育改造工作创新与实践,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