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艳 吴良艺
“电视夜校”解纷、“穿针引线”化解省际边界土地山林纠纷、“管快创”化解海岛旅游纠纷3个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典型案例;深化“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改革,2024年前11个月公安机关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3.37%、23.39%;深化政法机关依法服务保障平陆运河建设机制,从6个方面明确14项举措促进运河建设……
细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法机关工作成果,在一项项生动的创新实践中,改革与法治始终相伴而生、同向而行,展示着八桂大地的勃勃生机。
“2024年以来,广西政法机关着力推动政法领域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权力运行机制、制约监督机制等改革创新落地落实,统筹协调完成民主法治领域14项攻坚事项和24项改革任务,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固了平安底板、增添了法治底色。”广西党委政法委副书记于荣胜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警察同志,我在平山镇孔堂村工地上5万元的变压器被人偷了。”前不久,柳州市鹿寨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接警后,鹿寨县公安局“1+5”情指行一体化实战中心立即启动重大刑事警情紧急工作机制,分管局领导组织每日警情研判后,指挥部署侦查分中心刑侦办案队牵头破案,最终成功打掉了以罗某为首的盗销犯罪团伙。
创新警务模式,增添平安砝码。“自治区公安厅部署各地市公安局结合本地实际,稳步推进‘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工作。自该项工作全面推广以来,广西公安机关在‘做专警种’上下功夫,建立市、县(区)、派出所三级公安机关警情日研判机制,抓住破案的黄金时间节点,集中力量、集中攻坚。”自治区公安厅二级警务专员覃海洲介绍,2024年1月至11月,广西公安机关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实现同比下降,刑事案件破案率、治安案件办结率实现同比上升。
广西既沿边又沿海,边境治理责任重大。“广西检察机关牢固树立打击涉边犯罪工作‘一盘棋’思想,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强化统筹协作,深入推进涉边犯罪综合治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林鼎立说,广西检察机关同时联动法院、公安、海关缉私、海警等部门,创新构建涉边犯罪综合治理机制,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助力筑牢我国西南中南安全屏障。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广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些地区利用“山歌”宣讲法律知识,借助“石牌律”民俗化解纠纷,打造了具有广西特色的调解品牌。同时全面推动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体系,2024年全区共调处矛盾纠纷97132件,调处成功率达98.49%。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是政法机关的职责所在。
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梁和民向记者介绍,聚焦广西改革发展大局,自治区司法厅用好“小切口”“小快灵”立法,积极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广西平陆运河保护与管理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投资促进条例、六堡茶发展条例、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党委、政府关注、改革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期盼的立法项目。同时,组织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政策专项清理工作,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锚定涉外法治建设,护航广西对外开放发展,广西法院持续发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自2022年9月挂牌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诉讼、仲裁、调解联动解纷模式,打好多元解纷‘组合拳’,不断优化涉外法治化营商环境。”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一级高级法官梁炳扬介绍,广西法院协同内部构建纵向指导体系,先后在全区设立9个诉仲调联动工作站,加大对集中管辖涉外民商事案件基层法院的联动解纷协调指导,增强全区涉外民商事纠纷联动化解工作合力。协同外部构建横向协作体系,加强与检察院、司法厅、商务厅、贸促会、高校等部门协同联动,提升涉外纠纷联动化解、司法服务、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此外,广西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19个区直行政单位制定并发布“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大力推动柔性执法、精细化执法。
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新时代政法工作做得好不好,由政法机关晒账“亮家底”,由群众来当最佳“阅卷人”。
记者翻阅广西政法改革创新成绩单发现,“群众最多跑一次”已成为成绩单上的高频词——
广西建成1.8万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由122项扩大到200项,“12348”法律服务热线解答咨询群众满意度98.64%。
公安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深化,广西出台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民利企措施,在全区各市县建成治安、出入境、交管“三合一”窗口334个,在乡镇派出所建成户政+交管“二合一”窗口532个,群众办理多项业务“最多跑一次”。
广西法院建成“诉讼服务大厅、在线服务平台、12368诉讼服务热线、巡回审判”四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查询、交费、调解、庭审、保全、委托鉴定等业务在线办理,实行“一站通办、一号通办、一网通办”,让群众“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
让群众参与立法是提升立法质量、增强法律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增强立法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重要方式。自治区司法厅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自治区本级建立4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14个设区市建立20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拓宽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有序参与行政立法的广度和深度,搭建立法的社情直通车,畅通民意入法的“最后一公里”。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