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艳
□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卢林锋
□ 本报通讯员 刘付运宏
秋枫下、榕树脚、庭院内、阁楼中,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村民议事活动,成为连通民意的桥梁,那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你来我往的热烈讨论中,商量出更具温度、更贴实际、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坚持发展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从源头上减少诉的形成、案的衍生、访的产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创新打造出新时代信访工作柳州样本。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柳州市信访总量批次、件人次同比2023年分别下降28.68%、29.89%,信访总量仅占广西信访总量的5.42%,全市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信访秩序持续向好。
打造议事协商品牌
寒冬时节,融安县浮石镇六寮村山背屯,一棵参天古榕,见证了村民民主协商议事的发展变迁。“村里的大小事情,大家就是坐在这里商议。”六寮村委会副主任,六寮村山背屯屯长、党支部书记李锡和说。
把“众人的事众人商量”作为治村重要“法宝”,榕树底下议事,让六寮村村民的意识发生转变,邻里关系更和谐,邻里矛盾不出屯、村屯纠纷不上交,乡村振兴其乐融融。
2021年12月,在六寮村山背屯榕树底下议事的基础上,浮石镇为各村简单改造议事场所,推出“融议心安”村级议事。
“让村屯议事有了阵地、有了场所,村民也有了归属感。”浮石镇人大常委会主席韦宇琪告诉记者,“融议心安”村级议事场所持续发扬群众“有事好商量”优良特点,让村民主动参与村屯治理,真正成为村民自治的主人。
从山背屯榕树底下议事出发,“融议心安”这一民主协商议事的生动实践在融安全县落地、开花。目前,融安县共建立123个“融议心安”议事协商示范点。
冬日暖阳下,柳城县寨隆镇寨隆村候车亭上方,用红色书写的“寨隆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百姓心语’议事亭”,异常醒目。
据寨隆镇党委书记吴迪尔介绍,“百姓心语”寓意为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用力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2024年,寨隆镇“百姓心语”议事平台共开展议事活动45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余条,收集信访和矛盾纠纷线索48条,解决民生事项26项。
从树下议事到“遍地开花”,如今,鹿寨县、融水县、城中区等各自打造了自己的议事协商品牌。这些议事协商品牌以其通俗易懂、行之有效的特点根植于群众心中,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实现信访问题“预警在先、未诉先办、无诉自办”目标,有力推进信访工作预防法治化。
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一件闹了6年的邻里土地纠纷,在“猛佬党”调解工作室的努力下,最终尘埃落定。
2018年,柳南区洛满镇福塘村的覃某珍、覃某群因土地引发纠纷。经洛满镇政府处理后,又历经一二审法院乃至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判决,覃某群仍不服并拒绝履行。
为保证自己的宅基地不被侵占,2021年12月,覃某珍在自己的宅基地范围内砌了一道围墙,双方发生争执。
2024年7月,覃某群请福塘村“猛佬党”调解工作室出面帮助解决。
“猛佬党”调解工作室从法、理、情三方面入手,经过数次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覃某珍从其宅基地的范围内丈量一部分土地,让出1米宽的道路给覃某群正常通行。纠纷解决,双方握手言和。
“猛佬党”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6月,因福塘村党支部书记咸作猛的名字而得名。
“‘猛佬党’调解工作室,坚持根植农村‘接地气’和坚持根植群众‘聚人气’,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社情熟优势,让矛盾纠纷化解有温度有速度。”洛满镇党委书记周婕说。
“猛佬党”调解工作室成立至今,共调处矛盾纠纷2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9%。
源头化解矛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也是信访服务社会治理大局的重要方面。
2023年12月,柳南区成立基层社会治理联合调解中心,探索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三级联合调解机制。同时,探索创新在各镇、各街道、村社区设立“和事佬”调解工作室,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和信访维稳工作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柳南区司法局副局长陆玉乖告诉记者,2024年以来,柳南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53件,调解成功918件,调解成功率96%。
调解“有门道”,矛盾“去无踪”。一支支多元解纷队伍穿梭于社区、村道、农舍中,将一个个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正是柳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利用人民调解,全力推进信访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抨击劝阻歪风邪气,每一例加20分……大家可以凭积分到超市来兑换物品。”2024年12月4日,在鱼峰区白沙镇合作社第一门市部的“积分超市”,管理员指着墙上的积分细则耐心地向村民讲解道。
“1积分相当于1元,积攒积分可兑换洗衣粉、米和油等生活用品,就连修理摩托车、购药、吃粉等都可以使用,甚至还可以和银行授信挂钩。”白沙镇党委书记郭柳芳说。
“小积分”激发“大变化”。白沙镇白沙村将11个自然屯划分为11个网格,把挂点联系村的镇干部、村“两委”干部、村屯小组长编入网格,负责积分制“乡村钉”App下载宣传、活动开展、积分登记等工作,让积分制成为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新载体。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因地制宜推进积分制管理,结合村屯实际挖掘孝贤、四德、劝学、清廉等文化融入乡村治理中,先后成立麻洞屯“家庭家教家风积分兑换站”、古选屯“四德银行”,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各村屯创建打造“积分制”品牌,不断将积分制管理引向深入。
小积分兑换出大文明,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积分制的实施,给无形的村规民约赋予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村民的言行有“镜子”可照、有“标杆”可学。
“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准把握新时代信访工作要求,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平安之花处处绽放。”柳州市市长张壮说。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