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冲
□ 本报通讯员 张鹏远
“大庆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持续提升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效能,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统筹协调、规范管理、指导监督、激励保障作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司法局局长姜世兴说。
按照黑龙江省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工作部署,近年来,大庆市司法局深入贯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转化”工作举措,“实化”工作成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盯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的薄弱环节,多维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数字赋能避免多头执法
大庆市司法局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进监督方式创新,于2023年4月开发“码上入企”小程序,打破执法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行政执法监督部门利用执法数据分析模块对各部门行政检查数据、行政处罚数据、行政强制数据、市场主体好差评数据、市场主体回访数据、“码上响应”投诉举报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做到实时监督。
“这个‘码上入企’平台赋予企业对执法评价的监督权,让我们对营商环境更有信心了。”大商(大庆)新玛特商场副总经理孙英伟告诉记者。今年6月13日,大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检查该商场时,通过“码上入企”二维码,把执法时间、检查内容、检查记录及发现问题的处罚结果等信息全都上传到“码上入企”平台。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会逐条审查平台信息,被检查企业也会同步收到短信,评价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
“码上入企”平台将执法监督的重心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通过数字赋能,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执法扰企,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执法乱象的发生,从而减轻企业负担,持续降低企业经营的烦恼指数。自平台建成以来,备案执法数据17320件,纠正涉企不当检查47件次,受理、解决企业诉求148件。
梳理行政执法突出问题
近日,大庆市让胡路区创业城街道城管中队接到举报,某商服门前堆放装修物料。在执法人员耐心释法明理下,当事人主动承认错误、积极改正,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违法行为的整改、恢复原状,消除了对市容环境卫生的不良影响。执法人员综合考量相关因素,决定对当事人减轻处罚,给予警告处理。
11月20日,大庆市司法局建立执法案例库。为深入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市场主体合规化经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包容、可预期营商环境,首批13个柔性执法案例和严肃惩戒案例已经入库运行。为有效规制行政执法行为,防止执法违法或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反复出现,大庆市司法局全面总结败诉案件、曝光案例和以往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全面梳理总结行政执法中容易出现的执法人员态度蛮横、行为散漫、语言过激、漠视群众利益等问题,从10个方面将166个易发生问题点汇总成文,形成《行政执法负面清单》,供行政执法人员作为提示提醒类的工作手册、反面对照手册对照使用。
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为全面开展行政执法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增强工作推进力,2024年以来,大庆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共下发工作提示54次、工作函59次,逐一评价各县区、各部门24项工作任务,重点督导未过关单位。将“行政执法问题整治”作为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指标,压实主体责任。共查摆各类突出问题1016个,针对发现问题制作台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整改完成率100%。
10月31日,大庆市司法局以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为基础,从各执法部门全面自评自查过的卷宗中随机抽取行政处罚类、行政许可类、行政检查类97本执法卷宗作为“试题”,590余名行政执法、法制审核、执法监督人员同时参赛,以实战检验和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通过真实案件,让参赛人员看到自身和他人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拓宽社会力量监督渠道
据了解,大庆市司法局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拓宽社会力量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渠道,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先后在企业、商会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12个,选任执法监督员70名,加强社会力量参与问题线索收集。2024年以来,全市共收集行政执法方面问题线索124条,已全部整改完毕。
此外,大庆市司法局与大庆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建立健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协同联动、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等13项机制,以支持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作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为主线,形成全方位、常态化的联动模式,深入推动行政和司法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深入推进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处理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调取2021年以来全市行政败诉案件判决,依据法律、认真评析、慎重判断,对存在违法行为的21件案件线索,移交市纪委监委处理。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