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律图书出版工作的根本遵循

2022-03-09 16:08:13 来源:人民法院报 -标准+

□ 侯笑宇

作为新时代的法律出版工作者,在工作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首先要承担的政治任务和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富有预见性、前瞻性、战略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命题和崭新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思想体系,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都离不开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是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路径之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律图书出版工作的根本遵循。

内容上的法治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就从理论上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既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一大保障。

法律图书的出版过程虽然不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形成过程,却是一个对法律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的过程,这种梳理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所策划的选题里的法治思想、法治原则进行筛选与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图书编辑要牢记社会主义法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和党性,应当坚持政治与法治的统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崇尚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应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来实现法律图书编辑出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法律图书出版是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方式,必须充分体现法治性的特征。图书内容上的法治性,就是社会主义法治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并通过制度、规则等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纪律、宗教戒律、乡规民约、党内规章等行为规范的重要特征。出版包括但不限于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中的各项制度,包括立法、执法、司法、监督、诉讼等,也包括法学学科的各种法学原理、原则、理论学说等书籍。

受众上的实用性

法律图书的出版工作是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法治图书的出版工作必须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找准法治宣传的受众定位,实现法治宣传的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法律图书编辑在图书出版中,注重图书背景上的文化性、图书价值上的长期性,以达到图书具有被广大受众喜爱的实用性。

让社会大众真正认同法治、信仰法治,养成良好的法治行为习惯,需要一个养成过程。这就要求法律图书工作者不仅要有正确的法治理念,还要从实际出发策划选题,根据广大群众的需要,不断推出把国家法治的要求内化为社会大众的价值认同和信仰习惯的书籍,即让人民群众通过阅读法律读物,看到法律的有用性和有利性。这就是法律图书编辑工作中,要达到的满足读者法治“实用性”的要求。

强化法律图书的实用性,不能忽略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宗教、政治、行为等文化因素,还受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本身又具有文化软实力的特征。因此,图书编辑在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时,应把文化软实力的一般特征与法治文化的专业特征结合起来,把文化建设的一般要求和法治文化建设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文化性和文化软实力的内在特征。这个过程必然是长期的、艰巨的,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传播手段,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不断适应新形势,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如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笔者所在的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典理解与适用系列、法信·民法典小程序学习版等图书,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一经推出就深受读者喜爱,发行量创新高,较好地为民法典在民事纠纷诉讼中的实际运用奠定了广泛应用的基础。

技术上的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近年来,我国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推进,现代科技深度应用到司法工作中来,“移动微法院”平台引领移动电子诉讼发展潮流。同样的,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传播媒介成为推进法治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也为法律图书的出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开辟了新平台。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法治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也同样对法律出版工作者的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出版工作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受众,结合读者喜闻乐见的新技术、新手段,向读者提供急需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用一个个“小案件”讲好“大道理”,让读者切实感受到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从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笔者所在的人民法院出版社十年来深耕音像电子产品领域,打磨出在行业内深具影响力的产品“法信”平台,以其海量的数据、独有的司法信息资源、不同受众的版本,为读者提供多维度的法律服务,收获多个奖项;出版的民法典有声典藏纪念版采取纸质图书文字+二维码同步声音朗读的方式,深受读者喜爱。这些创新方式非常好的实践了新技术、新手段在传统法律宣传领域的突破与革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就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诉求,不断创新法治图书出版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有效的大数据系统,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法治文化教育传播平台。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建立信息共享的实用型数据库,力争实现实时普法、实时学法、实时用法的动态法律宣传机制,形成具有创新特征的法治图书出版的大思路和宏观法治格局。在继续强化传统纸质书籍,保质量、出精品的前提下,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法律出版工作者的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单位:人民法院出版社)

编辑:杨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