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立足公安交管职责任务和北京实际,在推进办理交管业务便利化、城市交通治理精细化、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推出10条措施,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便利群众办理交管牌证,助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交管部门推出了4项改革措施。一是推广新车出厂预查验。全国29家生产企业试点新车出厂预查验,已提前查验车辆在京办理注册登记时免予查验,群众可自行选择线上线下申请注册登记,车辆管理所通过系统下载核查预查验信息,不再交验车辆,更加方便群众办理新车登记。二是便利二手车交易和出口登记。对二手车出口企业在外地收购车辆的,推行在企业所在地申请注销登记,实现异地通办。截至9月底,外省市车辆在北京市交易过户的约2.3万辆。三是便利群众办理交管牌证。北京市在远郊区设立21家驾驶人考试场,驾考学员考试通过后可现场领取驾驶证,今年以来全市超过100万人在远郊区考试场参加考试;在远郊区设立5家新车检测场,办理中型(含)以上载客汽车注册登记业务;改进摩托车考试组织方式,推行科目二和科目三合并考试模式,同时试点科目一和科目四连考模式,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往返跑路。四是优化机动车检验服务。北京交管部门联合25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开展周日验车服务,车主除了原有周一至周六可以验车外,还可选择周日验车(法定节日除外),截至目前,北京市已为5.6万名驾驶人提供了便利服务。
为深化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升道路资源利用率,北京交管部门推出了3项改革措施。一是深化路口路段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北京交管部门持续开展路口路段优化,聚焦城区主干路、郊区事故多发路口路段,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实施工程改造,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全市优化改造路口、路段交通组织420余处,完成山区弯道治理40余处。另一方面,他们推广货车“右转必停”交通组织,聚焦货车右转致祸的情况,明确右转让行规则,设置货车“内轮差”危险区及停车点位,同步增加减速标线、提示文字等辅助设施,进一步突出警示作用,在全市200余处路口进行“右转必停”优化改造。二是优化交通信号灯管理水平。一方面,他们推进配时精细化管理,全市联网路口信号灯4000余处,90余条主干道实现绿波带协调控制。根据高峰、平峰、夜间等交通运行情况,全天划分多个时段,科学设定信号配时,整体路网通行效率提升4.7%。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建设智慧信控,突出“慢行优先”,在120余处路口设置非机动车一次左转信号系统,提升通行效率;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关爱特殊人群出行安全,北京交管部门联合北京市残联研发新型无障碍灯具,目前已完成900余处路口更新。三是强力推进重点站区综合整治。针对北京站、北京西站暑期和假期交通通行情况,北京交管部门联合有关单位,采取调整站内停车功能布局、优化内外交通流线、开辟接站快速通道、增设临时落客专区、完善指引标识和导航引导、广泛宣传告知等系列“组合拳”,系列措施实施后,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拥堵警情、事故报警同比大幅减少,周边出行秩序和环境持续改善。
为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群众的出行感受,北京交管部门推出了3项改革措施。一是全力推动公交车道优化调整。他们会同市交通委全面梳理全市公交车道使用情况,深入调研,分析现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专家建议,分两批次推动全市71条公交车道优化,在节假日允许社会车辆通行,同步统一部分道路使用时间,提高公交车道使用效率。二是全面加强学校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他们围绕全市中小幼学校交通安全,“一校一策”排查问题,逐一督办治理销账;积极推行“通学车”“通学路”试点,在西城、朝阳、海淀、丰台4个区14所学校试点运行28条通学公交线路,同时设置配套“通学路”,进一步保障学生步行通学安全。三是深化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推广应用。他们探索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新途径,成立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实现了轻微交通事故“1分钟接警、5分钟挪车”快速处置,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同时,他们协调保险专员主动对接理赔,定责和保险问题均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实现“一站式”服务,让群众不再劳心费力,来回奔波。据统计,今年以来,远程中心处理轻微交通事故32万余起,为缓解全市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唐娜 尹岩 马桦)
编辑:莫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