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姜东良 李娜 通讯员 芮君君
4月13日清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福山门楼街道邹家房村的村民们早早来到村委会,等待法律顾问李梦华来解答法律问题。
“我做村(居)法律顾问已经7年了,每月都会安排两天来为当地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作为一名普通律师,有机会成为一名村(居)法律顾问,是十分光荣的事。”李梦华说。
李梦华是福山区60名村(居)法律顾问之一。2018年以来,烟台市福山区委、区政府把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纳入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区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中,择优选取60名有作为、能担当的律师和法律工作人员,由其在全区372个村居(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实现全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法律顾问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服务模式,随时回复群众的法律咨询,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成为群众的‘撑腰人’。”烟台市福山区司法局局长王海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服务群众“零距离”
近日,福山区回里镇西道平村的村民遇到了“烦心事”。
一家养殖场在村里的山上圈地养猪,猪跑出来毁坏32户的庄稼和果树,但养殖场的法定代表人不出面解决问题。村民们第一时间向村(居)法律顾问王静静、肖家强两位律师求助。两位律师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代表等组成纠纷解决小组,结合相关证据材料和法律法规,提出要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损失赔偿问题。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法院调解了32户村民的损失赔偿问题,被告愿意分期支付赔偿款。
在福山区372个村(居),法律顾问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都会在福山区公共法律服务手册和福山网格化平台上公示。村民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随时联系法律顾问获得帮助。每个月,法律顾问会定期到服务的村居,通过多种形式为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进行普法宣传。
“当你遭受家庭暴力时,应该怎么办?”这是村(居)法律顾问张文亮在今年第二季度为村(居)民开展讲座的主题。作为法律顾问,他不仅要讲解法律法规,参与化解婚姻家庭、土地流转、邻里关系、宅基地使用等农村常见矛盾纠纷,还要把法律术语翻译成村(居)民更容易接受的“土话”,帮村(居)民理解法律规定,把道理讲通讲透。
走家串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定期开展村(居)法治事务体检……今年以来,全区村(居)法律顾问共为群众提供法律意见432件、法律咨询服务1505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90次,参与人民调解285件。
考核指引提升服务水平
一项工作的良性运行,需要机制保障。福山区通过加强财政保障、细化考核、强化督查等工作机制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不断发展。福山区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严格遵照每村(居)3000元/年标准,每年拨付专项经费110余万元,按考核绩效足额发放。
如何细化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等级?福山区要求各村(居)法律顾问月初上报工作计划,月末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将活动开展影像资料及时上传至工作群。由专人对各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予以汇总整理,平时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在明确考核等级方面,将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级,年度考核为优秀的法律顾问,将优先推荐参与司法行政系统评先树优。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法律顾问,相应扣除所服务的顾问单位的法律顾问费,并消减下一年度服务的法律顾问村(居)数量。
同时,福山区司法局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督导机制,由分管领导牵头组建专项考核督导组,配备专职督导员负责日常动态监管,督导组采取“随机抽查+实地核验”方式,对照计划检查法律顾问入村服务影像资料、工作日志等履职痕迹,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常态化督导相结合,确保法律顾问服务过程可追溯、质量可评估、责任可倒查,切实提升基层法治服务水平。
“线上+线下”打破时空限制
“各位乡亲,我们普法的主题是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如何捂好自己的‘钱袋子’,请听我细细道来……”2025年5月14日清晨,葛家庄村委会办公室的村民们正在聆听法律顾问吕寅萍讲述的普法故事。
“我们通过每周一次线下解疑、24小时线上回应,全面收集把握群众普法需求,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吕寅萍说。
为了加强“线上”服务,满足居民法律服务需求,福山区司法局分别在“福在福山”App和“福山政法”微信公众号创设法律服务模块,升级更新“AI福山”公共法律服务微平台,设置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文书查询等栏目,并且将DeepSeek接入公共法律微平台,实现人工智能与公共法律服务深度融合,让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据了解,今年以来,法律顾问通过线上渠道解答群众咨询150余次,内容涵盖劳动保障、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法律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 福山区还通过“爱在一起”“法式下午茶”“法治微课堂”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活动打造“福山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品牌。通过组织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进乡村”“法进家庭、法进村户”等活动,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
讲好法治乡村故事,传承法治文化。目前,60名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年均提供各类法律服务事项5000余件,化解各类纠纷300余起,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和基层一线,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努力绘就福山乡村的法治新画卷。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