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陪爬”暗藏法律风险需高度警惕

2025-07-16 18:41:20 来源: -标准+

本刊记者 焦艳

“再陪我唠十块钱的”,小品《钟点工》里的经典台词揭示了“陪伴”的社会价值。2025年4月,“泰山‘陪爬’年入30万元”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关注。有观点认为,“陪爬”服务契合了游客个性化定制需求和对情绪价值的重视;也有观点表示担忧,这种灵活的陪伴服务形式存在风险。缺少书面协议作为权益保障、服务标准模糊不清、价格透明度低等问题,都让原本充满温暖的“陪伴”暗藏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陪伴服务渗透多个场景

登山时想找个伴儿,可以请人“热血陪爬”;马拉松难以坚持,有人愿意陪你一起冲过终点线;独自去医院不便,有陪诊服务……近年来,陪游、陪跑、陪诊等新型陪伴服务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线上预约到线下陪伴,“陪伴经济”的触角不断延伸,覆盖旅游、运动、医疗等多个场景,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分析指出,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旅游市场主力军,他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年轻人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善于通过社交平台聚集流量和话题,一旦有新兴业态出现,便能迅速形成社群效应,带动“陪伴经济”的持续升温。

本刊记者在某热门社交平台搜索看到,“泰山陪爬”稳居搜索前列。点开相关“陪爬”直播间,就能了解到“陪爬”价格,因时段不同有所差异,白天“陪爬”价格大致在400元至600元之间,夜晚“陪爬”价格则在500元至700元之间。直播间内,“陪爬”者展示出丰富多样的服务内容。正在直播的小刘说:“网民提及‘陪爬’时,以为只是简单聊聊天,实则远不止如此。”泰山“陪爬”者一天往往要在山上持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有的甚至十几个小时。“陪爬”者不仅会依据游客具体情况定制专属登山攻略,还会在途中生动讲解沿途景点,为客户选取最佳拍摄的角度、最佳出片地点,记录下登山途中的精彩瞬间。

小刘还特别提到,每次“陪爬”他都会随身携带“急救包”,里面备有创可贴、碘伏、云南白药等各类常用急救药品。除了急救包,他在前一份工作中积累的急救知识,以及爬山过程中给予游客的情绪价值,都会让顾客倍感安心。“如果碰到爬到一半想放弃的客户,我会不断鼓励他们,帮他们重拾信心。”小刘说。

“陪爬”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不同于传统的实物消费,“陪爬”“陪运动”等新兴业态融合了服务消费、情绪消费与社交消费等多重属性。供需双方往往借助社交平台的私信功能达成交易,也给维权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随着“陪爬”热度持续攀升,相关“避雷帖”也频繁出现。诸如“陪爬”者失信爽约、违规收取费用、个人专业素质欠佳,甚至部分“陪爬”服务被贴上软色情标签等问题,成为消费者集中吐槽的领域。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广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尹玉指出,“陪爬”行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大多数交易仅通过口头约定完成。这就导致一旦出现服务质量未达标准、费用方面产生争议,甚至涉及人身财产安全问题时,交易双方往往各执一词,游客往往面临较大举证难度。

“在一对一模式下,双方主体均为个人,无法建立旅游合同关系,难以直接适用对游客权益保障最为有力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旅游法等法律。双方之间具体构成何种法律关系,需依据双方约定的服务内容来判定。”尹玉分析,“陪爬”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在爬山过程中,“陪爬”者负有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的注意义务,若因对消费者身体状况评估不足,或者在危险情形下未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等,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陪爬”者可能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由于此类纠纷易被归类为民事争议,因此很难借助公权力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陪爬’是一个亟待规范的新兴行业,具体到各项细分服务,还需依据实际情形加以判定。”尹玉称,以提供讲解服务为例,若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在景区内提供讲解服务的“陪爬”者若未取得导游证而上岗,可能面临最高3万元的罚款。反之,如果“陪爬”者仅提供简单的陪伴与鼓励,以增强消费者的登山体验,通常无需相关资质。需要注意的是,若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通过固定的服务模式和运营体系长期提供超出普通登山者能力范畴的专业服务,则涉及商业经营活动。此类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注册成立公司、合伙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且营业执照中的经营范围应明确包含“户外运动服务”等相关内容。

“一刀切”取缔不可取

随着“陪伴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现行法律法规在该领域明显存在滞后性。因缺乏针对这一新兴业态的系统性规范,服务内容的合法边界、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界定等关键问题尚未明晰。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陪伴经济”在传递人文关怀的同时,严守法律底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陪游”“陪爬”领域的治理难题,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取缔方式并不可取。有业内人士指出,优化平台管理筛选机制,是“私人陪游”业态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科学、严格的筛选流程,能够充分激发该业态的正面效能。

面对行业需求,部分地区已率先展开实践探索。以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为例,2024年10月,该景区在互联网公开招募“陪爬”兼职者,要求体力好、会聊天、会拍照,全程为游客提供“聊天式讲解”“鼓励式爬山服务”。法律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陪爬”服务时,应优先考虑与景区合作的正规渠道,并签订书面合同,对服务标准、意外责任等条款进行详细约定,以规避潜在风险。

尹玉强调,要推动“陪伴经济”行业规范化发展,则要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可选取部分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出台专项服务规范,对服务内容、质量要求与收费标准予以明确。

受访专家特别提醒,针对“陪游”“陪爬”服务集中的景区,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强化日常巡查力度,畅通投诉渠道,确保突发纠纷时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处置,为消费者营造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