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云南省第五强戒所以非遗之技谱写戒毒新篇

2025-07-16 18:15:07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石飞 见习记者 陆敏 通讯员 孙琛

2025年4月28日,“传非遗之美,强文化自信: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南大学紫陶基地建设成果展暨研培交流活动”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举办。成果展上,一组由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云南省五所)展出的陶艺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不仅展现了戒毒人员在陶艺创作方面的才华与努力,更彰显了“非遗戒毒”模式对戒毒人员心灵重塑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云南省五所不断创新,将非遗文化与戒毒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戒毒”教育矫治新途径,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戒毒工作创新融合的成果,彰显出中国在戒毒领域的文化智慧与实践创新。

塑型:非遗技艺重造心灵的轮廓

2024年,在第67届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会议现场,一件造型古朴却又充满灵动气息的“瓦猫”陶艺作品一经亮相,就得到了众多关注。该创作者正是来自云南省五所的戒毒人员余某。

余某刚进入戒毒所时,整日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为了帮助余某早日走出困境,教育矫治科警察黄笑在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时,敏锐地察觉到患有重度抑郁症的余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找准这一切入点后,云南省五所创设性地与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南大学紫陶基地达成合作,设立了“非遗戒毒”陶艺传习工坊,探索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建水紫陶制作技艺”和省级非遗项目“玉溪青花烧制技艺”作为主要传习项目,整合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资源,构建起综合研究平台,为包括余某在内的戒毒人员打开了探索非遗文化的大门。

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余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和泥时感受泥土的质感,拉坯时把控力度与形状,绘画时勾勒心中的想法,烧制时期待成品的诞生,每一道工序都成为他重塑自我的阶梯。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不仅掌握了陶艺技能,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完成了从迷茫、浮躁到坚定、沉稳的心路转变。

修坯:文化赋能打磨前行的轨迹

“第一次成功做出陶艺作品时,那种成就感让我觉得自己还有价值。创作时,我能忘记所有烦恼,内心特别平静。”回想起首次创作成功时的瞬间,余某感慨地表示:“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也更有信心戒掉毒瘾,重新开始生活。”

云南省五所决定不断挖掘非遗技艺赋能戒毒教育矫治工作的文化内涵,并与云南大学联合撰写的《非遗介入戒毒疗愈的价值与实践》指出,非遗介入戒毒疗愈,对戒毒人员心理脱毒和回归社会两个关键阶段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陶艺创作,戒毒人员逐渐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日后回归社会就业奠定了基础。

“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戒毒人员来说,动手操作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云南省五所教育矫治科科长熊斌介绍道,在“非遗戒毒”陶艺传习工坊里,戒毒人员通过与泥土的亲密接触,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装饰:研培激励点缀新生的色彩

为了让戒毒人员熟练掌握非遗技艺,云南省五所不断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邀请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走进戒毒所授课,组织戒毒人员参加各类非遗展览和比赛,激发创作灵感。

青年陶艺家王梅就多次受邀来到戒毒所,为戒毒人员开展理论教学与实操培训,并对作品进行点评。在她的指导下,戒毒人员的技艺水平显著提升,许多戒毒人员顺利通过考核,取得“初级陶瓷成型施釉工”资质证书。手持证书,余某无比激动地感慨:“学习陶艺不仅让我心情放松,更坚定了戒毒的决心。”

此外,云南省五所还积极选派陶艺传习业务骨干参加各类专业活动。其中,黄笑代表“非遗戒毒”陶艺传习工坊,在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建水紫陶产业学院的活动中,展示了工坊的丰硕成果,为“非遗戒毒”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

上釉:实践创新赋予希望的光泽

结合“非遗戒毒”陶艺传习工坊的阶段性实践成果,云南省五所总结提炼出“陶艺疗愈四步法”,即以泥土接触缓解焦虑、以创作专注阻断心瘾、以作品价值重建自信、以技能培训衔接社会,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戒治模式。

2025年2月,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AI+康复训练”专项培训班的172名学员来到云南省五所“非遗戒毒”陶艺传习工坊。学员们对工坊的建设成果、运行模式以及戒毒人员的作品赞不绝口,为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在专题培训班的“非遗介入戒毒疗愈”主题报告中,警察(专职教师)符梦斯详细阐述了“陶艺疗愈四步法”的实践过程与成效,分享了通过陶艺创作帮助戒毒人员的经验,引发了专家、学者们的强烈共鸣。

烧制:主动作为铺就回归的道路

针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就业难、融入难”的问题,云南省五所积极探索非遗技能培训与就业推介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调研解戒人员就业情况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并与陶艺工作室、文化创意公司合作,为戒毒人员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此外,云南省五所还通过举办非遗作品展览活动,为戒毒人员的作品搭建展示平台,提升作品市场价值。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助力戒毒人员自主创业。

云南省五所党委书记、所长柳智明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加强理论研究,拓展实践路径。在现有陶艺项目基础上,将引入剪纸等更多非遗技艺,丰富戒毒人员的文化体验,增强戒治成效。同时,还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探索文化戒治与社会支持、就业帮扶的深度融合,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更好的条件。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