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瘾君子”到“新生派”的蜕变

广东探索新列管毒品吸食人员戒治之路

2025-07-16 18:10:23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邓君 通讯员 钟明

“现在身体好多了,我要早日回归社会,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在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林某即将解戒,眼神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一年多前,林某深陷吸食依托咪酯的泥沼,难以自拔。被强制隔离戒毒后,通过心理矫治、运动康复、中医治疗等综合手段,他一步步挣脱毒品束缚,即将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从“瘾君子”逆袭“新生派”,林某的蜕变,是广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适应毒情变化,探索破解吸食依托咪酯等新列管毒品人员戒治难题的缩影。

近年来,广东通过个性化矫治、医疗保障、延伸帮戒和精准普法等多维度举措,助力戒毒人员重获新生,从源头上推进新列管毒品防范治理。

个性化矫治 定制“重生指南”

2023年10月1日,依托咪酯等新精神活性物质被正式列入管制目录。数据显示,仅2023年第四季度全国查处滥用依托咪酯共2.9万人次,其中新发现人员为2.1万名。

据了解,目前广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收治吸食依托咪酯等新列管毒品戒毒人员数量,已超过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人员数量。针对这一情况,广东省戒毒管理局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禁毒部门沟通联系,提前谋划做好吸食新列管毒品人员收治工作,打出依法收治、应收尽收、科学戒治、综合矫治的“组合拳”。

“来到戒毒所后,我常常反思:如果当时没有因为好奇吸食‘上头’电子烟,是否还会落得现在的模样?”戒毒人员罗某刚入所时,还固执地认为“只是吸烟而已,这不是毒品,不会上瘾”。

为帮助罗某这样的戒毒人员实现认知重建、恢复身心健康,广东省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专门设立了吸食新列管毒品人员教育适应区。“针对吸食依托咪酯等新列管毒品的戒毒人员,会根据其吸食种类、剂量、频率精准分类,制定个性化方案。”广东省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介绍说。

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广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扎实推进“个别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强对戒毒人员的精准研判和个性化教育戒治,通过个别谈话、个体心理辅导、个性化辅导教育等手段,帮助戒毒人员清醒认识依托咪酯等新列管毒品的严重危害和吸食滥用的违法属性,有效解决此类人员对毒品认识不足、易怒、脾气暴躁等突出问题。

针对依托咪酯等新列管毒品对戒毒人员身体机能造成的伤害,广东省戒毒管理局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进一步探索创新运动戒毒模式,有效促进戒毒人员身体康复,提升了综合免疫力。

2024年6月,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在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挂牌全国优势教育戒治项目(运动戒毒与康复训练融合工作体系)实践教学点,全面推广运动戒毒做法,目前教学点已累计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相关业务骨干200多人。

据了解,广东各戒毒场所还结合实际积极创新个性化精准戒治手段,形成了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非遗+戒毒”、广州市岑村强制隔离戒毒所“音乐+戒毒”等一批行之有效的戒治方法,为戒毒人员戒除毒瘾、重塑身心、回归社会提供了新路径。

据悉,2024年12月,广东在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教育矫治技能比武中多个项目荣获第一,充分展现了广东在个别教育、心理矫治、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硬实力。

及时救治 撑起健康“保护伞”

吸毒人员因长期滥用毒品,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群体。据了解,广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戒毒人数占在所人数的五分之一,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患病率约占百分之四。

2024年5月,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王某突发心绞痛,该所立即开启“突发急性卒中转运救治”程序,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将王某转至协作医院,赢得黄金救治时间。“幸亏戒毒所的尽心尽力,如果在外面,我可能就没命了。”王某感慨地说。

这是广东省戒毒管理局积极加强与卫健部门合作,推进胸痛救治单元(网点)建设的结果。目前,广东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医院的胸痛救治单元已成功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认证。

3月7日,广东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二级传染病医院揭牌仪式。据了解,这是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首家二级传染病医院。二级传染病医院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戒毒场所对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戒毒人员的收治能力。

“这里的民警没有歧视我,不仅帮助我戒毒,还教我正确面对艾滋病。”解戒人员张某说。张某曾因身患艾滋病感到绝望,通过在戒毒所的抗病毒治疗,张某的病毒载量得到有效控制,并成功回归社会。

针对不断增长的新列管毒品成瘾戒治需求,广东省戒毒管理局在认真总结阿片类、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戒治方法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吸食依托咪酯等成瘾性物质人员戒毒医疗指引,并联合广东省中医药局下发加强司法行政戒毒所中医药戒毒医疗工作的通知,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毒品戒治中的独特作用。

“以前总是失眠焦虑,在戒毒所接受中医治疗后,现在睡眠质量好多了,平时也很少生病。”广东省增城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林某说。

广东省增城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过与广州市增城区中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等单位合作,对戒毒人员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戒毒人员的生理机能。

“通过发挥双方在行业牵头协调职能和优势,共同构建‘中医药+戒治’新路径,进一步推动优质中医药技术和资源在戒毒矫治中的应用。”广东省戒毒管理局生活卫生处负责人介绍道。

延伸帮戒 搭建回归“彩虹桥”

14岁误入歧途、吸毒6年、强制隔离戒毒2年的小微(化名)解戒后,在民警的介绍下,她鼓起勇气来到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通过3年的持续康复、巩固治疗,她重拾生活希望,成功实现戒断巩固、重建社会功能。小微出所后组建了家庭,成为母亲。她说:“康复所的民警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没有康复所,我可能无法成为妻子和母亲。”

近年来,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认真贯彻司法部“一体两翼”工作布局,主动对接强制隔离戒毒所和地方政府,为解戒人员搭建起成功融入社会的“彩虹桥”。

在这里,戒毒康复人员进一步接受以“康复五训+三色评价法+国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531”戒毒康复方法,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持续养成,进一步巩固戒毒治疗成效,最终达到融入社会的目标。

目前,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基本打造成为“接收戒治基地,帮接帮送基地,对口对接基地,帮戒帮稳基地”四大基地,有效帮助解戒人员打通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9月,广东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华某解戒后,民警依托和地方政府共建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开展延伸帮扶,鼓励他重拾曾经做过的养殖业,并协调当地禁毒办和村委会帮助落实了救助政策、解决了创业资金。如今,华某穿着胶靴走进鹅棚,几千只鹅齐声鸣叫,似乎在高呼着美好生活的重新开启。

据了解,广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已累计与地方政府合作建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299个,各场所定期选派民警到工作站开展工作,携手地方禁毒机构、社工,加强对解戒人员的后续照管、就业帮扶,助力他们走稳走好“重生”之路。

精准普法 筑牢拒毒“防火墙”

“以前觉得‘上头’电子烟不是毒品,听了警官们的讲解才知道危害这么大!回去也要告诉同学、朋友们远离它。”一名参加禁毒宣讲的中学生深有感触地说。

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依托场所加强禁毒普法阵地建设,以预防依托咪酯等麻精药品滥用为重点内容,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深入开展禁毒普法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等活动。广东省禁毒科普馆、广东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常态化接受学校师生、社会人员预约参观;由300多名民警组成的禁毒普法宣讲团常年活跃在南粤大地;80多名民警被中小学校聘请为法治副校长;连续7年每年编印一本禁毒普法读本;联合汕尾市司法局、汕尾市禁毒办开展“点亮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普法工程”系列活动……形式多样的禁毒普法活动深受青少年欢迎,仅2024年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就开展“六进”活动1300多场、参与人数达200多万人次。

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后,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围绕“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主题,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法治优势,重点面向青少年学生群体,揭露新型合成毒品的伪装性、欺骗性、毒害性,全面筑牢识毒防毒拒毒防线,从源头上推进毒品防范治理。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