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名贵中成药遭遇“山寨”

厦门思明检察构筑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屏障

2025-06-28 18:17:57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张淑秋 通讯员 董文静 陈嘉莹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为保护中医国粹,国家有关部门将一些经典名方列为国家重要保护品种,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等。然而,这些国宝级中成药,也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生财之道”。市面上出现了假药冒充真药的情况,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中医药健康发展。

近年来,检察机关持续加大对假冒中医药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在今年的知识产权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9个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假冒知名品牌名贵中成药案件入选其中。

网络售假 海外旗舰店里的“片仔癀”

2015年大学毕业后,吴某一直找不到称心工作。待业期间,他偶然听说贩卖假冒片仔癀“有赚头”,于是经人介绍成为赵某的下家。

“我从2022年3月开始向他拿货,从来只在线上接触。”吴某称赵某人在境外,行事尤为小心,自己下了很大功夫才说服赵某让其成为代理,专门发展境内客户。

由于赵某应允一件代发,甚至可以退换货也可以退款,吴某便大胆地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发布广告,号称“境外货源”“免税价廉”“保真包退”,并将自己包装为医学、商学“双料硕士”,更是销售网络遍布1700家药店的境外药商,实力斐然。

如此包装下,进货价350元一锭的片仔癀,在吴某手中转手就卖500元左右。靠着这样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尝到甜头之后的吴某开始活跃于不同的医药交流群,推销之余也不断寻找新的代理机会。很快,通过群友钱某、孙某等人又拓宽了货源,代理起了某知名品牌安宫牛黄丸。

台版、港版、新加坡版……吴某利用部分消费者盲目信任境外药品的心理特点,销售的药品版本混杂。虽然与正品正常市场售价仍然存在着每锭几百元的巨大差价,但“高知人设”和“售后无忧”的销售模式扰乱了不少顾客的判断,吴某每日客源不断。在众多购买者中,甚至有人专门开设所谓的海外旗舰店,伪装成正规跨境电商,实则销售的都是从吴某这里拿的假货。

眼看销量可观,吴某的女朋友石某也加入其中,负责推广、收款转账、售后处理等事项,并从中牟利。

纸终包不住火。2023年1月底,厦门的蔡先生听闻价格便宜而动心,通过朋友向吴某线上购买了5300元共10锭片仔癀,后因外包装与正品相差甚远,自行联系片仔癀厂家进行检验,发现是假货后报警而案发。抓获吴某、石某的同时,公安机关现场缴获了少量尚未流入市场的药品。

案件定性 是假药还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实践中,销售假冒品牌的药品可能涉及的常见罪名有销售假药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两个罪名有着不同的构罪要件,也会导致不同的量刑结果。

解决案件定性的第一步,在于涉案药品是否能够认定为假药或者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外观上,涉案两种药品均使用了与正品相同的注册商标,但外盒包装、说明书、材质等细节与正品不符,药品的制作工艺、性状等也存在很大差异,经药品权利人出具鉴定材料,证实上述药品均系假冒侵权产品。

还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

“本案系跨境销假案件,其中安宫牛黄丸使用了境外产品外包装,且与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外包装不同。”为了排除上述差异对于认定“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商标”的影响,该案承办检察官林璐全面审查了涉案商标在境内外注册的情况,从而准确认定侵权产品上使用的商标与权利人注册商标构成相同商标,可以认定未缴获的已售药品均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对假药认定也展开了细致审查。

假药的认定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要求,秉持着严格审慎的原则,承办检察官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选择具有鉴定资质的药品检验机构,并实质性审查鉴定机构资质和鉴定方式的合理性,最终依据“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认定缴获在案的药品系假药。但对于未缴获在案的药品,由于无法就实物本身进行鉴定,经补证后还发现货源、批号等均与缴获实物不一致,仅能审慎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依法惩治 补充侦查追加认定犯罪数额

是销售假药罪,还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林璐表示,面对以上两种可能的认定思路,要求检察官在厘清不同罪名认定的数量、金额及量刑档次的基础上,准确适用罪名。

经审查,已缴获部分的药品只有被扣押的170余粒药品,全案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认定能够更全面评价犯罪行为。因此,查明全案销售数额成为关键。

“移送审查起诉时,未缴获在案药品的销售数额并未完全查清,可能存在遗漏的情况。”检察官随即开展自行补充侦查,要求恢复手机等电子设备中的数据信息,并协同公安机关与大型电商平台,形成涵盖通联、销售、物流及资金流转记录等信息的证据网络,经交叉比对,该部分犯罪数额从100余万元追加至246万余元。

“结合证据情况,根据不同罪名下能够认定的犯罪数额,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量刑重于销售假药罪,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吴某等人的刑事责任。”在检察官看来,这既彰显检察机关在涉药领域的打假力度,也体现了保护中医药文化的决心。

2023年9月,思明区检察院以吴某、石某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向法院提起公诉。2024年4月,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指控的全部事实,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五十八万一千六百四十九元,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石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两名被告人服判未上诉,其余涉案人员已由当地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