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西安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2025-06-28 17:48:24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邓玉杰 孙立昊洋

“2025年2月2日,西安市司法局制定的《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标准化管理服务规范》正式实施,这是西安市乃至陕西省首个规范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地方标准,填补了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空白,标志着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从全业务全时空迈入标准化管理服务时代,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陕西省西安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处处长屈礼军说。

近年来,西安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推动全市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普惠、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近三年来全市各类法律服务总量年均超过80万件次,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重要贡献。

构筑完善三大平台

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西安市司法局围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总目标,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平台建设为重点,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平台基础。

“以前法律咨询、公证这些事情要跑好几趟,一天时间都办不完。现在有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次就能搞定。”在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司法服务区,前来咨询业务的陈先生为便捷的服务点赞。

“一通电话就把问题解决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太感谢你们了!”家住东北的王女士激动地说。她的丈夫意外去世,需要公公婆婆配合处置遗产,但是二位老人长住西安,出行不便无法前往。一边是日渐拮据的生活,另一边是无法出行的老人,无奈之下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线工作人员耐心详细地解答了她的咨询,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经过工作人员多方沟通协调,以出具公证书的形式让各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目前,全市共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5个区县、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5个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工作人员共597人,实现规范化实体平台全覆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初步形成,实体平台成为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身边“法律顾问”。

在稳步推进实体平台建设的同时,西安市司法局还持续扩大热线平台服务供给,加大网络平台建设力度。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市民热线并网后,将每日值班律师从6名增加到19名,实行7×24小时免费法律咨询服务,近三年来年均咨询量超过20万人次。西安市司法局建成西安市智慧法援平台,实现网上案件受理、指派、监管等功能,推出“西安掌上12348”和“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九大类法律服务资源进入平台,由律师值班值守,实现网上业务受理、视频咨询等功能,运行三年来总访问量超40万次,接待视频咨询8083人次。

提升服务供给质效

“西安市司法局给我们派驻‘公证专员’,成功架起了法企对接桥梁,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西安市某粮油企业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因业务发展需要,在境外设立子公司,按该国法律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出具相关法律文书并公证。但是由于我们企业的股东居住分散,更有年事已高无法出门的人员,又迫于时间紧急,有贻误商机的可能”。

西安市司法局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研判开启了涉企公证“绿色通道”,对其所有股东逐一提供公证上门服务,加班加点以最快速度出具了公证书,并联系翻译公司翻译为外文版公证书,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公证需求,优质高效的服务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西安市司法局推出一系列利企便民举措:推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20条服务举措;出台公证行业稳经济促发展利企便民举措,为中小、涉农及高新技术等企业减免公证费。2024年,共办理涉企公证21348件,共计减免公证费671.6万元;推出120项公证事项、24小时出证清单和67项“最多跑一次”等事项清单,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律师调解、积极探索商事调解,指导设立2家商事调解组织,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发布《知识产权全周期保护公证法律服务指引》《企业IPO上市公证服务指引》等6个服务企业创新产品,为企业发展消除后顾之忧。

“随着西安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涉外法律服务也必须不断发展创新。”西安市司法局“三个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三个中心”成立以来,收集整理全市涉外法律服务典型案例69件,形成《外经贸企业法律服务工作座谈会法律问题汇编》等研究成果,累计为77家企业147个法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发放《中亚五国投资合作指南》《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投资合作指南》《涉外法律服务典型案例汇编》等资料2000余册,有效服务了一批本地涉外企业。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我们不仅要做好雪中送炭的法律援助工作,还要通过社区普法、法律咨询等服务,推动实现法律援助从‘救火’到‘防火’的转变。”西安市法律援助七彩光暖心服务驿站的公益律师王娟说,每一位法律援助工作者不仅是法律服务的提供者,还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者、法治建设的推动者。

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寒来暑往,西安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走遍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以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向广大市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有效提高群众对各种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引导公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用一束束法治之光温暖民心。

4月16日,在西安市第75中学礼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家安全教育法治课正在举行。西安市司法局工作人员以“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主题,通过“情景课堂+问答互动+文化浸润”等形式,为400余名师生量身定制了一场国家安全教育法治课。“国家安全工作的宗旨是什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踊跃举手参与,伴随着现场热烈的气氛,法治信仰也在他们心中落地生根。

除了线下持续发力,西安市司法局还积极探索“云端送法”新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普法直播间——法治西安直播间,累计推出150余期普法公益直播,制作发布各类普法短视频、微动漫400余部作品,普法宣传海报3000余张,主题涵盖公安、消防、应急、地震、知识产权、市场监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众多方面,凭借丰富实用的内容,吸引了超1500万人次观看,全网信息阅读量突破2亿次,2023年获评“西安市群众最喜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

4月17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司法局局长苏国峰表示,“西安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作用,从法治政府建设提质效、服务保障民生再用力、护航企业发展出实招方面,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升级,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西安市司法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的‘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总要求和省市有关安排部署,以创建‘三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西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赵夏说。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