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晓东
图为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王晓东
定分止争、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脱薄争先、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巡回审判、交叉执行、数字法院、为基层减负、九分落实……对照这十个关键词,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两级法院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进入到全省“第一方阵”。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漯河两级法院要紧扣中心大局、弘扬法治精神、彰显为民情怀、激发奋进力量,持续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努力以法院工作现代化更好服务和保障现代化建设。
坚持“三个导向”
导向是行动的指引和方向,牢牢把握“问题、目标、结果”三个导向,是推动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只有把思路变办法,办法变做法,工作才会向前推动,事业才会有所成就。如果只是把说了当成做了、把做了当成做好了,不往深处抓、不向高处攀,蓝图就可能“烂尾”,目标也难以实现。抓落实是一种工作能力。同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争创一流?有的人只能勉强完成任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有差距。抓落实也是一种担当,不落实就是不担当。如果遇到矛盾就绕道走、碰到难题就往上交,只会让矛盾问题久拖不决、最终变成顽瘴痼疾。如果面对问题,思路不能及时跟上,或者对存在的问题见怪不怪、抓落实停留在口头上、干工作满足于完成任务就行,实际于“躺平”无异,是无所用心、无所作为。
抓住“三个重点”
牵牛要牵“牛鼻子”,“牛鼻子”就是关键环节、主要矛盾。要以辩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在千头万绪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一是以“管人”为根本点。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是“班长”,就要团结好班子,带好队伍,发挥好表率作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爱护干警,为干警提供干事创业舞台,让清风正气更加充盈,促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法院班子成员作为分管领导,在协助“班长”处理好全院工作的同时,要重点管好分管部门负责同志。中层干部是法院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桥梁作用,要经常向干警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提升干警精气神,凝聚工作合力,要自觉带头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更好解决部门或者干警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同时,要善于发现干警的违纪违法苗头,做好日常提醒教育,经常“红红脸、出出汗、治治病”,让广大干警和司法人员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干事创业。
二是以“管案”为突破口。服判息诉率和执行到位率两个指标好了,上诉率、案访比等很多指标也就好了。一定要抓住服判息诉率和执行到位率这两个核心指标,引导法官“一个程序”解决矛盾纠纷,防止“一案结而多案生”,以此带动整体业务工作向上向好。要统筹好党组、审委会、院庭长、合议庭、法官等主体,既要做好分管领域、部门事务和承办案件相关管理工作,又要关注其他部门的审判质效等数据,做好横向和纵向对比,凝聚协同推动审判质效提升的合力。要严格落实院庭长办案责任,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禁止入额后不办案、挂名办案、“委托”办案或者选择性办理简单案、凑数案。
三是以“治院”为立足点。要实现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治好院”,而“管好人”“管好案”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治好院”。治好院,要依靠信息化手段。要将信息化建设成果更多融入“治院”全过程各环节,探索以信息化为基础,审判执行管理、司法政务管理和队伍管理协调统一、科学有效的法院管理工作体系。要坚持数据思维,推进信息技术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大到法院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小到每名法官质效精准画像,均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呈现,助力审判管理实现案件全生命周期“精、准、细、严”的闭环管控,推动“经验决策”转变为“数助决策”。要用好“一张网”,嵌入便于科学、规范管理的智能系统和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常态化开展庭审巡查、窗口检查,实现办公办案流程顺畅便捷、经费使用严格规范、督促检查更加便捷、安全风险及时预警、后勤保障绿色多元。要完善智能考勤系统、干警画像系统、离任人员信息库等,维护公正高效规范廉洁司法。
打造“三个工程”
干好法院的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实现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院队伍。同时,展示新时代人民法院的新形象,也离不开优质司法品牌做支撑。
一是打造“人才工程”。高度重视能力素质提升,全力打造“人才工程”,充分发挥人才效能,促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第一,高标准谋划推动。结合法院实际,一体谋划、共同推进,围绕提高干警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三种能力,从组建团队、学习研究、岗位交流等方面,配套制定典型案例培育、调研成果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将人才培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入推进、久久为功。第二,分梯次培育人才。探索建立审判专家培育库,从优秀法官中进行评选,逐步构建以省级审判专家为龙头、市级审判专家为主体、优秀中青年法官为后备梯队的专业人才格局。探索建立先进人物储备库,突出示范引领,将先进典型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在中心工作中发现典型、基层培优中推荐典型、日常工作中挖掘典型,不断提高典型培树的公信力、传导力、影响力。第三,全方位拓展路径。围绕审判执行理论前沿、实务疑难领域,根据干警的兴趣和特长,分门类组建学习调研团队,促进学习成果转化。第四,搭建专业讲坛。在以专家智库授课为主的基础上,让更多实务经验丰富、学习能力突出的法官或助理登台授课、领学领诵,共享学习成果和经验做法。第五,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以“评价+考核”育才,以“比拼+激励”励才,充分展示优秀干警的工作业绩、调研成果、先进事迹,让榜样“能触碰”、成果“鼓舞人”,营造比学赶超的大学习氛围,全面激活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是打造“强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是实现法院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中级人民法院要更加主动地加强与基层法院沟通协作,着力构建互补互助、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第一,常态化开展精准指导。中级人民法院各业务部门要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对各条线工作指导,通过发布案件分析、典型案例等形式,加强司法裁判标准的统一,将条线审判的尺度公开化、明晰化,提高案件办理质量。第二,经常带着问题深入基层。通过调查研究、专题研判、定向督导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基层法院解决难题,推动法院质效整体提升。第三,广泛开展会商交流。这不仅仅局限于质效指标的会商,中级人民法院各综合部门也要经常与基层法院进行工作会商,通过会商进一步统一工作标准、强化上下联动、凝聚工作合力。比如,主动下沉到基层法院,通过一体协同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强化党建统领,构建引领两级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机关党建体系。
三是打造“品牌工程”。当前,各级法院都在铆足干劲、争相比拼的激烈形势下,打造具有影响力和辨识度的法院工作品牌,有助于提升在法院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树立司法权威、展示良好形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注重特色审判品牌建设。围绕法院工作的特色和优势领域,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建特色审判品牌,以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第二,注重法院文化品牌建设。法院文化建设既可以发挥“化人”“润心”的功能,将公平公正、清正廉洁、德法相济等理念融入干警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又是一张展现司法工作的名片,具有很强的宣传效果。通过建设文化长廊、荣誉室等文化阵地,展示法院的发展历程、审判业绩、法官风采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干警的职业尊荣感和归属感。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院文化活动,例如法官论坛、文化讲座、文艺汇演等,使法院文化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只要坚定信心、干字当头,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部署付诸行动、见之实效,就能奋力推动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法院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