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谢金娜:厚厚案卷垒起正义高墙

2025-04-01 22:21:03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王占平

在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检察院,人们常看到这样一个身影——她要么抱着厚厚的案卷赶往会议室,要么在办公室伏案至深夜。她就是谢金娜,一位扎根检察一线12年的检察官。从青涩的“办案新手”到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模范检察官,从满头青丝到早生华发,她用对法律的敬畏、对正义的坚守,书写了一名检察官的赤诚与担当。

每个案子都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我办的第一个案子是宁武县的一个故意伤害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绰号小张三……”

“第二个案子犯罪嫌疑人王某,发生命案后一直逃跑直到2013年被抓回来……”

提起10余年前办理的这些案件,谢金娜仍然记忆犹新。

2013年5月,谢金娜考入忻州市人民检察院。同事对她最初的印象是“内向,不善言辞”。“其实我是不知怎么跟大家闲聊。”她笑着说。

谢金娜回忆,自己入职检察院后,受到当时公诉一处办案氛围的影响,养成了严谨办案的好习惯,对所办的每一个案件都力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当时的她时时刻刻都沉浸在案件里,心里想的不是案件就是法律规定,无暇与人闲聊,时间久了就给人留下了不善言辞的印象。

2013年到2016年,当时谢金娜所在的公诉一处,一共有5名办案人员,承担了全市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还有省院交办的10起厅级干部贪贿案件。三年时间,谢金娜潜心研究案件,基本没在晚上9:30之前回过家。“我要把每一个案子办好,不能让当事人觉得案件办得不公道。”她说。

2021年,因工作调整加上同事请病假,当时的第一检察部只有谢金娜一名员额检察官,“柜子里、窗台上、地上全是案卷,白天开会、开庭、提审,晚上办案。”她回忆说。那年,谢金娜的女儿3岁,儿子上小学5年级,老人不在身边。她下班后先接孩子放学,安顿孩子晚饭,等丈夫下班回家后,再返回单位加班。几个月的时间,谢金娜头顶的头发就全白了。

谢金娜办理过1000余个案件,无一差错。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有她精益求精的付出和努力。

“磨”出来的全国优秀公诉人

2020年,谢金娜代表山西省参加第七届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成为忻州检察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检察官。荣誉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18年,谢金娜在丈夫的陪同下,带着只有7个月大的女儿赴太原参加省检察院组织的全省公诉人业务竞赛。笔试当天晚上,孩子因高烧哭闹不止,她安抚孩子至深夜后稍加休整,就又在次日凌晨3点爬起来准备当天的辩题,最终取得了全省第十名的成绩,并得以通过筛选参加全国竞赛。

“业务竞赛没有任何捷径,靠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从命案现场到庭审辩论,从退回补充侦查到撰写法律文书,她像“匠人”般打磨每个细节。

谢金娜曾经是个严重晕车的人,但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出差,当时还是新手的她向前辈诉苦,老公诉人笑着对她说,“你们条件不错了,我们当年没有办案车的时候,还得走路去现场呢”。

2014年,保德县一村庄发生命案,谢金娜在民警的带领下前往案发现场。案发地点偏僻,从保德县城开车历时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案发村庄,再到发生命案的人家,还要步行半小时。当时正值盛夏,谢金娜因为赶路,脚上硬生生被凉鞋磨出两个大大的血泡。第二天一早回到单位,在向处长汇报工作时,她语带骄傲地说,“我也是走路去过现场的人啦,看!我脚上还磨出两个血泡呢”。

既讲司法温度又讲法律刚性

在谢金娜看来,检察官的职责不仅仅是惩治犯罪,更要化解矛盾、传递温度。面对被犯罪侵害失去父母的孩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人,甚至犯罪嫌疑人无辜的家属,她常常陷入同情,“越办案,心越软”。起诉还是不起诉?她在情与法之间权衡。多年司法实践淬炼出她双重的职业品格:在困难群体前,以司法温度彰显人文关怀;在违法犯罪面前,用法律刚性捍卫法治尊严。

2016年,她办理了繁峙县一起故意杀人案件。被害人死亡后,留下了82岁的老母亲,精神不太正常的妻子和3个未成年的子女,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犯罪嫌疑人家庭没有任何赔偿能力。在上门听取被害人亲属意见时,被害人的老母亲对谢金娜说:“我儿子死了,把我的棺材用了,我死了以后怎么办?”老人的哭诉让谢金娜动容。回单位后,她及时与控申部门联系,为被害人家属争取到了3万元的司法救助,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

2021年,谢金娜接手了一起发生在1995年的陈年命案。由于年代久远,卷宗里证据链缺失。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报送逮捕时,她未批准逮捕,被害人亲属表示难以接受,一度质疑她的专业能力。在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期间,她积极组织犯罪嫌疑人家属和被害人亲属进行民事调解。调解现场双方悄然举起的录音设备,在她眼中恰是检验司法行为的“第三只眼”——“从检第一天前辈就告诫我们,办案要经得起镜头直击、扛得住全网审视。”谢金娜一直以这个标准严格自我约束。

谢金娜依法启动检察机关自行补充侦查权,以“亲历性审查”穿透时空迷雾,对20余名关键证人展开地毯式复核,重新调取关键证据,最终将案件提起公诉,被告人被定罪判刑。被害人亲属也转变了态度,主动向她致谢。

12年检察生涯,谢金娜用脚步丈量过忻州的沟壑山川,用案卷垒砌起正义的高墙。当事人因她的“较真”重拾希望,年轻干警因她的坚守找到了方向,她用一个个坚实的案子诠释着“模范”二字的真谛。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