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战海峰
一棵四季常青的“古树”树干上,有一个圆圆的“树洞”,把心事写在一张纸上,透过这个洞投递给“树洞姐姐”,就能得到回音。
3年来,凭借这棵拉近和孩子们距离的古树,36岁的重庆市璧山区公安局治安支队内保大队教导员、树洞口袋工作室负责人张耀元聆听了上千名孩子的心声。
这个“树洞”,是孩子们在“走投无路”时的希望,是照亮他们人生之路的“烛火”,也是成长路上为他们引航的“灯塔”。
2021年9月,时任璧山区大兴派出所副所长的张耀元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极易被社会忽视,容易引发极端事件甚至违法犯罪。同年11月,“树洞”理念被“移植”到学生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领域,由璧山区专职民警和心理老师组成团队走进学校,引导学生将“心事”写在纸上,装进五彩纸的口袋,再放进“树洞”里,并起名为“树洞口袋”活动。
如今,由璧山区公安、教委、团区委、妇联等多部门联合行动成立“树洞口袋”工作室,区内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都在教学楼一角设置了“仿真树洞”,孩子们有任何烦恼、困难和期望,都可以将其写成信件投递到“树洞口袋”内。
工作室将定期取阅、回信,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形成详尽的分析报告,帮助孩子们解决实际困难,以此进一步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
由此,张耀元也变成了孩子们最信赖的“树洞姐姐”。
女孩的信件
“我是XX班的玲玲(化名),我家小叔叔性侵我多年,以前,我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他们虽然很生气,也打了小叔叔,但不让我声张。6年多的时间,它就像块大石头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奶奶说,要是我敢把这件事说出去,就不认我。求求你们救救我。”
合上信件,张耀元和同事们觉得呼吸都凝重了。
为了不影响到孩子,他们通过班主任悄悄找来玲玲询问情况,在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玲玲几乎一直是哭着诉说的。
原来,13岁的玲玲在6岁时就被小叔叔性侵了,但由于奶奶对小叔叔非常溺爱,即便他犯了错,也不会受到过多责罚。
张耀元说,让她感到无助的是,玲玲曾经把自己被性侵的事情告诉给父母,然而,父母只是短暂地愤怒,并用拳头警告了小叔叔,之后便将威胁的话语对准玲玲,“他们不准我把这件事说出去,要是我说出去,会丢家里人的脸。”
玲玲说,在大家庭里,受到类似伤害的还有两位表姐,她们同样不敢说。
“别怕,我们会保守秘密,也会保护你的。”安抚着担惊受怕的女孩,张耀元团队开启了艰难的维权之路。最困难的一关自然是玲玲的奶奶,作为犯罪嫌疑人的母亲,同时又是受害者的奶奶,她自始至终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有错,还要求玲玲写谅解书,让案件陷入困境。
最终通过当地警方和检察机关的介入,对犯罪嫌疑人询问和证据收集,认定其性侵两名幼女,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帮助玲玲维权过程中,张耀元和同事们不仅关注玲玲心灵上的健康,还针对此事多次前往其家中进行调查和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大家庭因“重男轻女”和“指认小叔叔就不认你”这类错误思想,让女孩平安地回归家庭。“我们的初衷是希望这个孩子,能顺利从魔掌中尽快走出来,开启自己新的人生。”张耀元说。
被信任的“树洞”姐姐
染黄发、涂口红……自从母亲去世后,这名15岁的女孩开始自暴自弃。张耀元出警时路过女孩的家,打算前去看望。
她敲开了小昭(化名)家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黄发、看上去有些颓废的女孩。
张耀元伸出手,摸了摸她的头,温声地问她:“怎么这么久才开门?我听学校老师说,你办理了休学,怎么不去读书呢?”
“元元姐姐,我想我妈妈了。”说完,这个大女孩一下子抱住张耀元,哭了起来。
“所以,你染黄色头发,还打麻将,都是因为妈妈以前喜欢这些,你才这样做的,对吗?”
小昭点点头,“只有这样,我才觉得妈妈和我离得很近”。
张耀元和小昭结缘时,她还是大兴镇派出所的副所长和当地一所中学的法治副校长,在上法制课时,女孩主动站起来向张耀元提了一些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希望和她做朋友。
“她没有微信,我还把我大学时代的QQ找出来和她加了好友。”张耀元说,没想到,过了几天,一位母亲急急忙忙跑到派出所报案,说女儿离家出走了。当说出女孩名字时,张耀元马上和自己认识的小昭联系起来,通过照片比对,确认小昭就是出走的女孩。
在张耀元的帮助下,小昭被找了回来,小昭的妈妈也对这位热心的张所长多了几分信任。而小昭,也因为张耀元从未把她当作问题少女,选择信任张警官,并亲切地称她为“元元姐姐”。
通过深入了解,小昭之所以叛逆,和家庭重男轻女有关,在家里得不到关爱,小昭经常用“离家出走”来和父母对抗。
经过张耀元的介入和调解,小昭的父亲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在镇上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
小昭母亲离世的前一天,突然打电话给张警官:“张警官,我们家小昭现在开始懂事了,谢谢您!以后,您帮我多管管她。”
谁曾想,这一通电话竟然是永别。
母亲离世后,小昭开始自暴自弃,但张耀元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带着她去母亲的坟上祭奠,让她明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
如今,小昭回到了学校,她开始懂得,要努力学习来弥补自己对母亲的遗憾,“我希望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让妈妈在天堂安心”。
被信任的“树洞姐姐”,是张耀元除警察这个身份外,最荣耀的另一个身份。
玫瑰花背后的微笑
2022年秋天,张耀元和树洞团队的同事们一起,到她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大兴中学搞活动,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朵玫瑰花。
操场上,孩子们拿着玫瑰花笑嘻嘻地彼此看着。只有小刚,把紧裹着的玫瑰花瓣一瓣一瓣地翻开,让整个玫瑰花展现出怒放的状态。
张耀元轻轻地走到小刚身边,挨着他坐下,和他说起了话。
小刚的年龄不大,但说话却显得有些老成:“姐姐,你知道吗,我有抑郁症,而且是重度抑郁症,他们都叫我神经病。”说完,男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令人背脊发凉的微笑。
活动结束后,张耀元带着小刚来到一间空教室。两人面对面坐下后,小刚才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原来,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心事也没地方诉说,久而久之,小刚就有了抑郁症状。
前不久,在外务工的父母带着小刚去医院检查,确诊抑郁症的报告被同学看到后,就得到一个外号——“神经病”。
于是,张耀元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小刚,告诉他,如果需要帮助,爸爸妈妈又不在身边时,可以给自己打电话。
一段时间后,张耀元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刚一接通,电话里就传来一阵急躁的声音:“喂,元元姐姐,我现在浑身发抖,很难受,我手里拿了一把刀,我不想活了,想了结自己。”
张耀元说,那一通电话,几乎是这辈子她接的最难受的电话,不敢挂、不能挂、不想挂,如果可以顺着手机把手伸到电话的另一头,真想一把抓住他。
冷静下来后,张耀元开始想对策,抑郁症的特点是郁结于胸,一定要找到打开他心中苦闷的办法。张耀元一边想办法联系小刚的父母,一边安抚他,一边又抓紧时间和其他同事一起朝着他家里赶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劝说也一直没有停止。
学过心理学的张耀元知道,只要挺过这个想法,孩子就能没事。在她努力地呼喊下,站在窗边的小刚慢慢退回到屋子里,手中的刀也放了下来。等到所有人都赶到时,张耀元抱着这个孩子,大声哭了起来:“没事了,没事了,咱们以后都好好的。”
这个掰开玫瑰花的男孩,如同玫瑰花一样,今后,将循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慢慢地走下去,在属于他的季节里,含苞怒放。
自2021年成立以来,“树洞口袋”工作室累计解决校园、家庭、心理隐患类问题879个,化解校园矛盾纠纷156起,劝返厌学逃学学生22名,教育感化有暴力倾向的学生41名,挽救有严重自杀倾向的学生25名,提供有价值的案件线索12条,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2024年1月至7月全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下降51.35%,受侵害案件同比下降71.67%,因心理问题导致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00%……
“我时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敞开心扉?作为警察我又能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张耀元说,“群众至上,民安为本”。张耀元用奋斗诠释着从警初心,创新推出“树洞口袋”活动,开辟出一条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家校警社联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道路,帮助了众多学生重拾生活的信心。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