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打造“四个体系”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民事检察案件

2025-02-17 10:34:44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文 | 金石

9ba4c5d51f71d3ec7a6757d9657e905.jpg

图为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主任、二级高级检察官 金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检察机关而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不断健全完善检察办案评价体系。

甘肃省民事检察部门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履职办案的价值追求,牢牢把握“三个善于”的法理内核与法治要义,深化打造办案质量、效率、效果、管理“四个体系”,全链条做实做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民事检察案件的解题样本,努力为甘肃检察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贡献力量。

打造实现公平正义的民事检察办案质量体系

以理念更新深化民事检察办案质量“内核”。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民事检察履职办案的全过程,找准民事检察工作服务保障大局的切入点,同时,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人民立场,将依法办案、依法监督作为根本遵循,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个“小案”,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公平正义的“最大公约数”。为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部署要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出台了《民营企业日常经营法律风险防范指引》,针对公司内部治理薄弱环节、日常经营法律风险等危害民营企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开展提示预警,提升民营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涉企案件民事检察监督,聚焦民间借贷、买卖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监督重点,提出监督意见81件,法院改判率为91.2%;针对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111件,采纳率达98%。

以机制完善筑起民事检察办案质量“支柱”。为整合甘肃民事检察办案资源促进高质效履职,推动全省民事检察转型升级,2024年建立了甘肃民事检察一体化办案工作机制,通过交办、领办、团队办案等模式实现三级检察院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同高效、权责明确的纵向一体化办案。持续完善与法治发展相匹配、与群众需求更契合、与监督方向同输出的“办案指引”,2024年出台了《甘肃省检察机关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办案指引(试行)》,从案件线索处理、案件关键环节管控、案件责任追究等方面构建甘肃民事检察“规范司法”新要求,努力将“每一个案件”办成“样板案”,确保案件在实体上实现公平正义。兰州市检察院在办理某生效裁判监督系列案中,打破层级区域壁垒,抽调5个县区检察院10多名骨干力量加入专案组,对9起案件提出监督意见,改判8件,案涉标的额为375万元。同时,注重发挥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价值,不断延伸监督办案成效,积极构建延伸覆盖法律监督、促进社会治理和“四大检察”融合履职的模式。

以案例评选引领民事检察办案质量“提升”。常态化开展典型案例和优秀法律文书评选活动,探索建立法律文书月评季选机制,真正发挥优秀民事检察法律文书涵摄办案质量的引领示范作用。优化精品案例培育机制,用好用活各层面、各领域智慧和力量,推动典型案例数量实现新突破。注重在受理之初善于发现具有挖掘潜质的优质案件;案件办结后善于总结,真正做到业务指标和民事检察工作整体影响力双提升。对近三年来办理的案件进行总结分析,分批次开展生效裁判监督、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民事执行监督、虚假诉讼监督和支持起诉等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以载体创新拓展民事检察办案质量“纵深”。融合推进“检护民生”、虚假诉讼专项行动,着力打造“甘心为民 党铸检魂”“廉馨蕴检 与民同行”党建和廉政品牌,全面展现高质效民事检察办案的法治图景,民事检察党支部报送的“优服务破难题创佳绩”典型案例被甘肃省级直属机关工委评选为二等奖、“检护民生”微党课获评甘肃省直机关2024年度“优秀微党课”。

打造公平正义的民事检察办案效率体系

甘肃检察机关紧盯基层民事检察办案类型单一、案源渠道相对狭窄等发展难题,全面搭建线索收集“连心桥”。大力推进“有质量的数量”和“有数量的质量”相统一,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将相当规模的民事检察办案作为更好实现法律监督效能的基础支撑。同时,探索“统一平台+分类服务”“受理投诉+监督办案”“联络宣传+接受监督”“线上全覆盖+线下多设点”运行程序,打造“民呼检为”直通车,让合理合法诉求因民事检察监督得到及时解决。

优化办案流程,有效提高办案效率,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不断加强办案期限管理,建立办案期限通报制,着力提升民事检察办案时效;做实优化民事检察繁简分流,在兼顾公平效率、遵循程序正义、强化司法责任等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繁案精办,简案快办;推动不支持监督申请案件快办快结机制落地见效。

落实好《甘肃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一体化办案实施办法(试行)》,不断优化三级检察院民事检察办案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不同种类案件在不同层级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间的合理分流。同时,促进跨场景、跨条线协同办案,集成“一件事”全面解决,不断提升民事检察部门精准监督效果,降低社会治理和群众维权成本。坚决落实甘肃省检察院《关于做好法律监督线索发现、移送和涉案财物处置有关工作的通知》,将是否存在法律监督线索移送作为结案前必查项目,并对移送线索进行案件化办理,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内部移送法律监督线索561件,成案523件,成案率达93.2%。

构筑数字检察“强引擎”。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联合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全省民事检察工作实际,在全省推广“债权转让虚假诉讼逃避执行类案监督模型”“职业放贷人类案监督模型”“汽车消费贷虚假诉讼类案监督模型”“涉诉讼主体失格检察类案监督模型”等数据模型,全省检察机关研发上架民事监督模型7个,运用模型成案52件,以数字之力全面破题,不断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质效。

打造公平正义的民事检察办案效果体系

健全解纷促和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天水市检察院“嵌入式”矛盾风险防控工作法,打造新时代检察版“马锡五式”工作法,将检察职能贯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过程,牢固树立高质效监督理念,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贯穿工作始终,推动民事检察和解、息诉取得实效,2022年以来,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共办理民事检察和解案件623件。落实“能听证尽听证”要求,重点选择群众诉求强烈、矛盾突出的民事案件,对疑难、复杂、有引领性的1273件民事案件进行听证,切实让公正司法与群众心中的“公平秤”同频共振。

健全抓源促治格局。系统构建民事检察抓源促治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全省民事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探索民事检察建议“问诊开方促预防”工作法,聚焦易发多发行业领域内的普遍性问题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以民事检察建议的“精、准、实”,促进一类、一片、一域问题的解决。

健全纾难解困格局。深入开展民事支持起诉专项活动,依法稳妥拓展支持起诉案件领域,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会同法院、司法行政、人社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30余个,立办案件1516件,追讨欠薪2856万元。除农民工讨薪起诉工作外,同步加强对残疾人、受家暴妇女、老年人的支持起诉力度,探索个人信息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退役军人群体保护领域的支持起诉,2022年以来,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共办理支持起诉案件5846件。

打造公平正义的民事检察案件管理体系

首先,坚持质效评价“主基调”。牢固树立司法办案正确政绩观,科学用好民事检察案件质效主要评价指标“晴雨表”,做好评价指标的本地化应用,加强对指标运行的跟踪测算,推动民事检察工作全过程、全周期的可视化、具体化、责任化。

其次,构建民事检察业务管理“主阵地”。牢固树立“检察产品”意识,坚持案件办理与业务管理两手抓、两手硬。

再次,拓宽接受监督“主渠道”。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理念,自觉接受监督制约。

最后,强化清廉民检“主旋律”。牢固树立“100-1等于0”的认识,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民事检察权运行机制,在坚持“放权”与“管权”相结合中做到于法有据“放权”、务求实效“管权”,让求真务实、担当实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民事检察队伍的鲜明履职特征。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既是新时代新征程民事检察办案的工作理念,更是目标任务,必须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下一步,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将锚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标要求,坚持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引领充分正确履行民事检察职能,奋力开创全省民事检察工作现代化新局面。

作者系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主任、二级高级检察官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