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直播间“赌石”暗含诸多法律风险

2025-02-06 16:26:40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白楚玄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披麻布……”随着网络直播的日益火爆,动辄数十万资金投入的“赌石”也被搬进直播间。在手持电筒、眼神锐利的主播的激情讲解下,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瞬间成了潜力无限的“宝藏”,引得不少网友争相抢购,期待切出价值不菲的翡翠或宝石。

然而,隔着网线的大额投入,是能收获“绿货”的财富机遇,还是血本无归的“网络骗局”?

“赌石”梦碎:直播间里的财富幻影

“看这块原石,皮壳紧实,砂质细腻,绝对是出高货的绝佳之选!”“在缅甸现场收原石的。”“大家看好了,一刀切开,说不定就是百万富翁!”

在各大平台的直播间里,类似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主播们手持电筒,对着镜头下的原石打光照射,通过屏幕向网友展示着每一块石头的“潜力”。

“赌石”这一珠宝业术语,指的是一种先购买、再开石的特殊翡翠原石交易方式。如今,这一方式被引入网络直播间。网友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参与到这场“寻宝”游戏中来。而直播间里不时传出的“大涨”“爆色”等好消息和主播的煽动性话语,更是让许多人幻想着一夜暴富。

早在2022年“3·15”晚会上,央视就曾曝光直播间“赌石”乱象。然而,时隔两年多,直播间“赌石”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愈演愈烈之势。2023年7月,湖北武汉市民刘先生报警称,自己在某平台直播间内购买翡翠原石累计被骗354万多元。2024年3月,广西柳州的颜女士遭遇直播间欺诈,主播以“跟单分红”的虚假承诺,诱导她多次转账购买原石,却未获翡翠,最终损失3万余元。

对于直播间“赌石”这一现象,公众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玉石市场的一种创新形式,为玉石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和有趣的购买渠道。然而,更多的人则持批评态度。有受害消费者直言:“一开始,我还以为自己捡到宝了,结果发现根本切不出翡翠……全是套路!”

官方行动:重拳整治网络欺诈

本刊记者调查了解到,这种看似充满刺激和乐趣的购物方式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

河南省濮阳市消费者协会总结了直播间“赌石”及其衍生套路,包括虚假宣传夸大玉石价值,以戏剧性表演营造抢购氛围,使用“贴皮”“喷漆”等手段伪装高品质原石,以虚假交易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爆绿”“暴涨”道具,诱导消费者下单后“切垮”,通过“回收加工”承诺拖延发货或替换成废料,设置“高价收购”陷阱诱骗大额购买,诱导私下交易以逃避监管,承诺“费用返还”后失踪或提供不符商品,以及利用授权协议阻止消费者索赔等。

“近年来,直播间赌石变得非常流行。尽管这种行为目前并不被法律明文禁止,但其背后潜藏着许多法律风险和潜在的犯罪行为。”《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志广告诉记者。

针对直播间“赌石”乱象,多地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着力规范互联网领域市场竞争秩序。2023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起典型案例,王某某在“冰绿翡翠”直播间开展翡翠原石销售时,存在虚设场景、雇请缅甸籍人员假扮货主等虚假宣传行为,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据悉,多地公安机关也加大了对网络直播诈骗案件的查处力度。

在刘先生报案后,根据其提供的线索,武汉警方展开专案侦查。2023年8月,武汉警方组织50余名警力远赴云南瑞丽,将该团伙一举抓获。经审查,该团伙用几十元一公斤的翡翠原石“公斤料”通过贴皮、喷漆、打灯光冒充价值上等翡翠原石引诱受害人购买进行诈骗。通报称,该案已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24名,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法官警示:筑牢风险意识防线

此外,因“赌石”属非现场交易,消费者难知真相且大多缺乏专业知识,有消费者发现精挑细选的宝贝竟成了资质平庸的“便宜货”后,因品质纠纷诉诸法院。记者整理发现,多地法院将此类案件归类为“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

早在2021年,广西南宁市民韦某某在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了翡翠原石后,以翡翠原石开出的品质不符合约定为由,向卖家索赔。

近日,家住北京昌平区的林女士发现一主播每天都能开出不少宝贝,多次交流后花费36万余元购买了两块翡翠原石。然而,林女士在线下询价得知,收到的翡翠饰品价值远低于购买价格后,她认为主播存在消费欺诈行为,遂将其诉至昌平法院。

不过,在这两起案件中,法院均依法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赌石’交易属于特殊的合同形式——射幸合同,即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包含不确定给付内容的风险性协议。”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张华指出,射幸合同双方应最大限度地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在达成交易的合意之初不存在调包、假冒或其他欺诈情形,则任何一方事后不能以标的物实际价值明显高于或低于成交价格主张撤销合同。

“射幸数跌,不如审发。”张华进一步指出,虽有些案件不涉及消费欺诈行为,但实践中仍不乏一些骗局。然而,不少人被一夜暴富的神话冲昏头脑,对“赌石”背后的风险浑然不觉。

那么,网上玉石交易如何降低风险呢?

“面临翡翠原石等特殊商品的大额交易时,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到理性审慎购买。”张华提醒消费者,要充分了解商品信息,遵守交易规则,可要求商家做好显著标记,尽可能保留好实物及照片、直播间介绍、切割加工过程影像和双方交易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以备不时之需。

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公布查处的“赌石”典型案例时指出,让经营者知晓在法律的框架内思考创新经营模式,才是中国市场体系内生存和盈利的长久之计。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