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专访辽宁省朝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老颜武

2024-12-31 14:37:20 来源:fzck -标准+

本刊记者 韩宇

ed0c56cc510ca0064dcce1e39d0c732.jpg

图为辽宁省朝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老颜武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

近日,辽宁省朝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老颜武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朝阳市在推进法治建设尤其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成效。

本刊记者:朝阳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朝阳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谋划和部署?

老颜武:近年来,朝阳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推动全市法治环境持续改善,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依法有效破解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全市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努力让法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制定高标准的规划方案。遵循“一规划两纲要”制定符合朝阳市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一体推进法治朝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完善高质量的制度保障。突出党委领导责任,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年度述法工作机制,实现“学法、谈法、用法、述法”四法融合模式;建立述法评议反馈机制,将述法评议结果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规学法制度;推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包保破解涉法难题,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刊记者:朝阳市在积极营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工作举措?

老颜武:法治能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朝阳市始终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围绕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以法治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水平。

一是简政放权“助企”。规范完善政府权责清单,扎实推进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调整运用,统一市县乡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确保全市规范统一运行。42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上线运行,69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编制并发布《办事不找关系指南》,制定合规办事事项20535项、违规禁办4104种、容缺材料2940类。2024年至今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8万户、企业活跃度达66.6%,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规范执法“护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印发《朝阳市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指导意见》,制定全市统一的“四清单一基准”制度汇编,办理“减免罚”案件25.8万件,减免罚金额达2536万元,努力营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实施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开展执法业务培训30余场次,轮训执法人员9000余人次,有效提升执法效能。举办首届行政执法人员“大比武”,全市194支执法部门代表队参赛,掀起学法用法热潮,营造比学赶超氛围,锤炼队伍执法能力。

三是法律服务“惠企”。持续推进公证减证降费便民,扩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位,规范司法鉴定执业行为,优化经济仲裁服务,组织律师开展企业“法治体检”200余场,覆盖企业、商户超1000家,为企业解决涉法问题500余个。

本刊记者: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朝阳市在加强高质量立法供给,不断完善法规规章体系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老颜武: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近几年,朝阳市始终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完善地方立法制度机制。近三年来,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矿山、供暖等领域,完成乡村清洁条例、矿山恢复治理条例等“小切口”精准立法6项,城市供热条例修订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完成。凡需配套制度的地方性立法事项,均由起草部门及时制定衔接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完善核心制度,保障法规规章有效实施。同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和备案审查工作,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10件、清理妨碍改革发展的文件166件。

本刊记者: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关注度很高,近年来朝阳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哪些新进展?

老颜武:朝阳市始终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秉持“抓法治就是抓发展,抓法治就是抓稳定,抓法治就是抓民生”理念,全力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改善法治环境,大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水平。

一是行政合法性审核更加规范。出台《朝阳市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则》,以统一的制度规定,对市县乡三级政府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和执法决定、签订行政协议等进行合法性审查,实现行政合法性审查“全覆盖”,为行政决策拧紧了“安全阀”。

二是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全面实施。制定《朝阳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办法》,连续3年发布《朝阳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将21项行政决策事项纳入目录管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推进实施。

三是法律顾问制度有效覆盖。修订《朝阳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加强法律顾问管理,更好发挥法律顾问“智库外脑”作用。近三年来,法律顾问为市政府重大决策、重要项目等出具法律意见271件。

四是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凸显。贯彻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扩大受案范围,充分运用调解化解争议。全市行政复议受案数量首次超过行政诉讼(数量比由2023年末的1∶2上升到目前的1.2∶1),调解结案量同比增长52%,更多行政争议通过复议渠道实现快速定分止争。持续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2021年至今共受理相关案件1729件、审结1658件,其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589件,出庭应诉率从2021年的18.7%大幅提升至今年9月底的98.3%。

本刊记者:朝阳市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老颜武:朝阳市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聘任村级专职警务助理1378名,实现1343个行政村“一村一警务助理”全覆盖;落实一村(居)一个“评理说事点”、一个法律顾问制度,设立“评理说事点”1590个,配备法律顾问1575名,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便捷可及的法治保障和服务,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提升。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持续推进“四所一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在“诉调”“警调”“律调”(法官、公安、律师)的基础上,探索“访调”“检调”“监调”(信访、检察、市场监管)对接机制,形成联动合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强化源头预防。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专项行动,组织3.55万名党员干部包村对接,走千家入万户,访查民意诉求44930件、解决率94.6%(解决42499件),收集矛盾线索10613件、化解率93.1%(实质化解9879件);坚持“四下基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下基层接访1182次,解决复杂疑难信访案件487件,真正让“问题清单”变成了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

四是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推行“法治+咨询”模式,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村(社区)对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咨询等工作。推行“法治+文化”模式,建立21支法治文化“轻骑兵”,举办法治书法展、法治楹联征集、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40场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

下一步,朝阳市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坚韧的态度、更扎实的工作,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