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紧盯突出风险隐患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玉树创新“枫桥经验”实践深化平安建设

2024-12-23 09:49:53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徐鹏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四川、西藏、新疆四省区交汇处,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平均海拔4200米,总人口41万余人,藏族人口占比达98%。

玉树地处涉藏地区的中心部位,边界纠纷、草山纠纷、虫草采挖纠纷和灾后重建等问题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矛盾纠纷相互叠加、相互影响,特殊的州情决定了社会治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推动平安玉树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我们始终坚持底线思维,聚焦应对重大风浪考验,锚定基层治理细胞,紧盯突出风险隐患,深化虫草采集管理,通过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搭建平台,及时排查、深入研判、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让‘枫桥经验’在玉树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推动平安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宁发贵说。

开展重点乡镇综合整治

村级组织软弱、矛盾纠纷频发、越级缠访闹访、用地建房违法违规、交通秩序混乱、市场环境不佳……曾经的玉树市下拉秀镇,社会治理面临着种种问题。2021年11月,玉树州委决定在全州开展有声势、重实效、强基层、保安宁的重点乡镇综合整治工作,下拉秀镇被列为第一批整治对象。

为此,玉树州委确定了总体方案,玉树市作为实施地区,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专班,建立制度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统筹市(县)乡村三级力量,抽调精干力量,将宣传教育对象分为党员、群众、僧尼、重点人员4个层面,深入开展宣讲工作。

同时,以解决信访案件为抓手,统筹推进矛盾纠纷调解、行业乱象整治等。采取列表管理、分流交办、分级办理、督查督办等有效做法,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排查化解草山地界、征地拆迁等领域矛盾纠纷。针对行业乱象特别是违法用地、违规建房等问题,做好专项治理。坚持群众自治,运用网格化治理与大数据信息平台提升治理效果。

综合整治以来,下拉秀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基层乱象得到有效治理,社会治安状况得以有效转变,极大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截至2023年底,玉树已分三批对17个重点乡镇完成了综合整治,目前第四批6个乡镇正在整治中。整治过程中,州、县两级党委成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州县两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调研谋划、动员部署,研究重大问题。州委政法委牵头组织10余次专题研讨、基层治理大调研等工作,对基层治理难点堵点提出指导意见,统一思路、明确方向。

同时,玉树建立州县乡三级协同联动机制,党委统领,政法部门、重点行业整治各职能部门,形成多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聚力攻坚的工作模式。州市两级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履行牵头协调、组织推动、督办落实职能,各地党委政法委主要领导一线“挂帅出征”。构建“政法系统、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联袂的责任体系,转变政法系统唱“独角戏”一元应对模式,建立政法牵头、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群众等参与的多元体系。

为巩固整治成效,玉树组织开展整治工作“回头看”,聚焦短板弱项,抓好常效长治。以“下拉秀”模式为突破口,在全州推广和运用,采取“综合治理切除病灶,标本兼治敷良药”的路径,助力基层治理由乱到治。

深化社会治理化解纠纷

从玉树市区驱车向南,不久便与澜沧江上游扎曲河一路相行,滔滔河水奔腾不息,从囊谦县流出了青海省。囊谦是青海省的“南大门”,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接壤,省级交界线500多公里,是重点涉藏维稳地区。

“说起平安建设,囊谦的特点是‘量多’,人口多、省际交界线长、历史欠账多、矛盾纠纷多,这就要求我们将维稳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与社会治理相融合,因地制宜进行创新,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囊谦县委书记石大存说。

记者在囊谦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看到,这里整合了政法委、法院、司法行政、信访、人社等部门力量,集信访接待、矛盾化解、诉讼服务、法律服务、行政复议等功能于一体,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扎西格朋命名的“扎西金牌调解室”,已成为囊谦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乃至全县调解工作的“名片”。囊谦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还实现诉调有效衔接,95%的调解案件进行了司法确认。

在网格化管理上,囊谦将全县分为县、乡、村、社、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十户长七级,包括2253个网格、6759名网格员,实现了社会治理网格全覆盖。囊谦县公安局建立了全县3DGIS系统,与指挥中心无缝衔接,提升了重大安保活动应急处置的能力水平。针对边界线长的实际问题,囊谦与毗邻县区建立了沟通协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无边界”。

记者了解到,随着农牧民向城镇不断转移,目前玉树已有62%的农牧民成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的提高带来了社会矛盾纠纷的增多,这些矛盾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叠加,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难度。为此,玉树紧盯突出矛盾隐患,加大诉前调解力度,优化提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健全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一站式”解纷、“一线法”下沉干部、“层级化”化解矛盾、“移动式”服务群众、“智慧型”推进治理,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

在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介绍道,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涵盖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乡环境绿色化和特色产业现代化四个板块,“为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要求,我们开发启用玉树市平安建设智慧督办管理系统,现在从平台上可以看到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的指标任务推进、排名情况,显示绿灯的为本月评定的优秀单位,显示黄灯的为良好单位,显示红灯的为一般单位,对于连续两个季度评定一般的,将在单位醒目位置张贴红牌警示。”

创新虫草采集管理改革

冬虫夏草产业是玉树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且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冬虫夏草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首位。虫草采挖人数最多时近20万人,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是一段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虫草采挖管理,一度是玉树每年举全州之力应对的最大难事。

对此,玉树坚持问题导向,拓宽工作思路,创新虫草采集管理模式,推行“把服务交给政府,把管理交给群众,把价格交给市场”的改革举措,连续九年实现了零事故、零聚集、零重大案件等六个零发生。

具体而言,玉树将管理权、采集权交给村社和群众,让群众参与设卡检查、采民登记、巡逻清场等工作,由村与村、户与户之间自行协商解决虫草产地承包、采挖费标准定价等事宜。管理主体移交后,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立规明矩、化解矛盾、执法巡查、打击犯罪方面,不再抽调大量干部、大批警力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实施行政管理,变堵为疏、变控为导,不再干预虫草采挖费定价等市场行为,使虫草采挖这一困扰政府多年的难事大事,变成了群众自主管理的好事实事。

有“中国虫草第一县”之称的杂多县,坚持县内有序流动、外县禁止采集,通过“党建+”模式引领虫草采集管理工作,深化平安边界建设,与囊谦县、玉树市签订睦邻友好协议,与西藏丁青县、巴青县签订共建平安边界友好协议,并发挥好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解纷作用,连续十一年守牢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发生流血事件、不发生重大治安纠纷事件“三条底线”。

2024年,杂多县在各虫草产区建立跨区域联合“帐篷”和临时党支部42个,县与乡、乡与产区各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设立县乡村三级检查服务站,严密做好出入口管理。杂多县虫草办实行出入境24小时登记管理,依法做好出入证发放工作。同时,召开跨省边界联席会议7次,及时化解边界地区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11件。

苏鲁乡位于青藏交界区域,是杂多县虫草丰产区。该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布尼玛介绍,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边界不清晰等原因,全乡矛盾纠纷频发,甚至引发流血事件,为此他们与毗邻的西藏丁青县布塔乡、木塔乡及囊谦县东坝乡建立边界“党建共建”九联机制,包括政治理论联学、民族团结联创、矛盾纠纷联调、应急处突联动等,边界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据青海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统计,2023年玉树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97.21分,排名全省第三。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