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周宵鹏 李雯
河北省沧州市是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蕴含丰富的地理和人文特色。大运河在沧州境内流经8个县(市、区),是沧州的母亲河、民心河、幸福河。如今,沿线城镇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大运河已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和文化印记。
近年来,沧州检察机关始终把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作为重要职责使命,围绕大运河公益保护加强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大运河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努力擦亮千年运河“金名片”,绘就一幅“检察蓝”与河畅岸绿、水清民乐、景美文兴交相辉映的履职画卷。
“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一直以来,我们扎实推进大运河公益保护,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彰显检察作为,以坚定的检察履职让千年古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沧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杜运彩说。
建立内外协作机制 汇聚公益保护合力
“这些补植复绿的地方曾被违法建筑侵占15年之久。”记者近日来到大运河沧县段一处河堤时,当地村民向记者介绍说。
2021年4月,为凝聚河湖共治合力,沧县人民检察院主动与沧县河长制办公室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畅通线索移送和办案协助渠道。2022年1月,沧县河长制办公室向沧县检察院移送线索称,有违法建筑物长期侵占大运河河道,问题常年未得到解决。该院核实情况后,依法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某乡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恢复河道原貌。但该乡镇政府逾期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该院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沧县检察院以诉促改,最终违法建筑全部拆除,河道原貌彻底恢复。
建立协同保护机制,是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提高法律监督效能的重要举措,沧州市检察院坚持在健全内外协作中构筑大运河公益诉讼保护法治屏障。
对内与民事、行政、刑检、控申、案管等部门建立横向协作的一体化办案机制;指导沿运河8个县(市、区)检察院建立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公益诉讼检察协作机制;与省内沿运河四市建立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协作配合机制,指导东光县人民检察院牵头建立冀鲁两省三市八县区河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联动协作机制。
对外加强与行政机关的聚力攻坚,与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办公室共同出台协作机制。指导泊头市检察院与当地行政部门建立大运河生态资源保护和文化带建设协作机制。在全省首创设立驻河(湖)长办检察联络室,推行“河湖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治水护林新模式。
2024年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也是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河水汤汤,如今大运河所讲述的故事中,也有京津冀检察机关同向发力携手共护的身影。
2023年11月,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签署《关于建立大运河(京津冀段)综合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检察机关跨区域协同履职推动大运河系统治理;2024年9月,京津冀鲁四省市九地检察机关齐聚,共商以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服务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大计。
锚定生态保护目标 推进运河环境治理
“感谢检察机关给我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一定会吸取教训,积极配合补植复绿工作,把树种回来。”任某等几名当事人在案件听证会上真诚地说道。
2021年8月,大运河沿岸村民任某等人在没有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了运河东河沿处59棵榆树。沧州市运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受理该案,承办检察官秉持恢复性司法理念,依法提出补植复绿的生态修复方式,以最大限度降低对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损害。随后,几名当事人在大运河沿线堤顶路两侧种植海棠、国槐树木近千棵。如今再次回访,大运河沿岸已是一片葱郁。
绿色是大运河的底色。近年来,沧州检察机关持续推进运河沿线生态综合治理,注重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凸显大运河沧州段原生风貌,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
运河区检察院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督促整改约8000立方米的裸露土方,推动“燕赵山海·公益检察”见真章;东光县检察院通过向属地乡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清理倒栽树木2500余株,有效保护了大运河的生态环境及河道安全;泊头市检察院聚焦大运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对大运河沿岸烧烤摊点脏乱差且污染大气环境问题进行监督,守护秀美运河。
全市检察机关秉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持续推动大运河河道治理管护和生态环境修复,5年来,共办理相关案件75件,督促相关部门拆除违建27200平方米,清除垃圾4127吨,治理周边环境42200平方米,助力实现大运河河畅、水清、岸绿。
立足文脉赓续发展 推动运河文化传承
金秋时节,天高云阔。记者来到位于东光县的世界文化遗产点谢家坝,只见坝体坚实,静静矗立,运河水沿坝体流淌,“述说”着300年来的沧桑变化。
谢家坝如今处处如画、步步皆景,是沧州检察机关通力保护的结果。
2021年3月,沧州市检察院接到案件线索称,谢家坝未设立文物保护标识,坝体出现多处裂缝,坝底杂草丛生,面临被破坏的严重威胁。对此,该院通过“听证会+审前磋商”的方式,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加强谢家坝生态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该案被最高检评为检察机关大运河公益诉讼保护典型案例。
澜阳书院位于大运河沿岸,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桥县人民检察院发现该书院本体年久失修,多处漏雨,且与一小学共用大院,不利于文物保护,遂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加强对书院的抢救性保护。同时,协助争取文物保护资金287万元,用于书院修缮。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沧州的重大发展工程、民心工程。沧州检察机关顺势而谋、应势而动,全程参与《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若干规定》制定,将“强化公益诉讼”写入《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持续加强大运河生态环境资源和文化遗产检察公益诉讼保护。
沧州市新华区检察院针对省级文保单位清真北大寺消防设施安全隐患问题,组织召开专项协调会,督促加强文物消防安全监管;泊头市检察院针对大运河重要水利文化遗产石赑屃失修失管问题,帮助争取专项修护资金40万元,助力文保项目高效推进;青县检察院督促职能部门对马厂炮台、青县铁路给水所、胡白庄夯土坝等开展修缮,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让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多体现在技艺与文化的传承中。
造型多样的黄骅面花、历史悠久的沧州武术、精彩绝伦的吴桥杂技……走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琳琅满目的非遗展示令人目不暇接。近年来,沧州检察机关充分利用法律监督职能,积极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特别是在保护非遗产品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大力度,为非遗文化、非遗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司法保障,让优秀的历史文化更加夺目光彩。
聚焦百姓急难愁盼 倾力守护民生福祉
沧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沧州检察机关立足职能,以多领域监督办案回应群众所期所盼,以实实在在的公益保护成效推动“幸福运河、幸福沧州”建设。
沧州市检察院在大运河公园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法律宣讲、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大运河公益保护工作。
随着大运河畔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运河畔的公园,或运动健身、或休闲漫步、或赏景摄影,在运河水的滋养下,百姓的生活也更加富有生机。
食药安全大于天。守护生命健康安全,是守护运河沿线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沧州大运河沿线检察机关以“燕赵山海·公益检察”食药领域专项监督为契机,持续加大办案力度,为健康沧州保驾护航。
青县是有机果蔬种植大县,现代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是名副其实的京津“菜篮子”。此前,青县检察院发现辖区内部分耕地、大棚附近存在大量农药包装废弃物。对此,青县检察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相关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治。
沧县素以“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美誉闻名中外,红枣干果加工产业已成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前不久,沧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红枣干果商品存在无证生产、食品保鲜保质相关材料不合格、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等食品安全问题。随后,该院向县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并督促多部门联合开展红枣干果产业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沧州市运河区检察院推动南川老街、百狮园等公共场所高标准建设母婴室,健全母婴室运行管理制度;东光县检察院明确外卖平台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守护百姓网络餐饮安全;南皮县检察院对乡村小作坊小餐饮没有办健康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问题进行监督,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科技强检数字赋能 提高运河保护高度
“呼叫泊头市院办案组!是否收到?”
“报告指挥长,泊头市院收到!现场勘查取证准备工作均已就位!”
“无人机按照飞行计划开始飞行,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开始取样检测。”
“收到,开始勘查取证。”
这是沧州市检察院近日利用指挥调度平台指挥泊头市检察院在大运河河道现场勘查取样检测的场景。
“指挥调度平台是融合无人机直播、单兵行动、远程音视频等功能为一体的可视化融合指挥调度平台,能够做到案情的实时掌握和案件办理的实时决策。”沧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魏洪亮介绍。
技术是办案取得实效的保障。沧州市检察院在河北省率先建成公益诉讼指挥中心,与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实现贯通,设置智能研判辅助办案、融合通信指挥调度、类案监督模型超市、燕赵山海专项监督、办案质效综合分析五个模块。此外,创设“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辅助管理平台”,依托指挥调度平台统一指挥全市无人机对大运河进行实地全景勘查。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作用,加大检察技术对大运河周边水源、土壤、气体等破坏、污染问题的初步检测、取证固证的应用度,推动实现大运河“点对点”精准保护。
“按照检察建议书要求,我局已将违法建筑全部拆除完毕。”近日,青县检察院收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检察建议的回复,检察干警就落实情况再次深入现场“回头看”,位于青县金牛镇大许庄扬水站北侧的多座建钢结构厂房已全部拆除。
据悉,该案是青县检察院收到沧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智能化应用平台推送的线索后办理的。该院借助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取证,确定该土地利用现状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相关违建厂房侵占了国家所有的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土地,危及当地水利设施安全,后经督促相关单位将非法占地的厂房全部拆除。
沧州市检察院案件管理与检察技术部主任石国增表示,随着数字检察战略的实施,沧州市检察院拓展数字检察工作实践路径,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共建成模型8个,投入使用3个。其中,水土保持补偿费模型已在全市7个基层院投入使用,共排查出各类问题线索471条,立案9件,推动全市追缴水土保持补偿费共380余万元。
今天的大运河,生态与人文竞秀,串联着检心和民心,一泓清水绘就了千年狮城的生态底色。未来,沧州检察机关将继续为沧州大运河“保驾护航”,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护秀美燕赵山海。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