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文浩 张源
201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首次明确提出检察官应当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不过,即使在制度层面确立了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但在实践层面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
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的基本内涵
尊重事实真相。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证据的收集、研判来认定事实,查究案件真相,使代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家司法机关与权益需要得到保障的被告人、被害人之间因事实和法律问题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所谓尊重事实真相,强调的是司法必须忠于法律事实,而法律事实不完全等同于客观事实,它是对客观事实经过法律程序收集、分析、整理后得出的案件事实。检察官应当注意到可能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产生影响的所有事实,在实体和程序上,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无论这些事实是否有利或不利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即检察官负有履行全面审查、力求发现真实和忠实于事实真相的义务。在证据的审查判断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检察官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守护法律、保障人权。守护法律、保障人权是指检察官为了追寻公平正义这一价值目标,通过监督制约侦查与审判活动,防止侵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检察官不仅要在履行职权时客观公正,始终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首要目标,还要有效监督制约侦查和审判活动,以此保障侦查和审判行为的合法性,实现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权的充分保护。
保持理性中立。保持理性中立是指检察官在依法行使检察权的过程中,不受各种非正当干涉,审慎研判经正当法律程序收集、分析和整理后的法律事实,理性处理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关系的职责义务。这就要求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应当秉持“超越当事人”的立场,充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者,摒弃片面追诉犯罪的倾向,客观公正地维护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将实现司法公正置于首位。
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确立的法理基础
人民主权理论。从本质上来说,确立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正是人民主权原则在现代法治国家的反映。实践中,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必须通过追查案件的真相来维护涉讼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刑事诉讼中,检察官要通过监督侦查和审判行为来充分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检察官所负有的法律责任和职业伦理要求其在刑事诉讼中必须秉持客观公正立场。
公益代表理论。在刑事诉讼中,检察官作为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其所有诉讼行为的正当性必须建立在代表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检察官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理性看待案件事实,平等对待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唯此才能够客观合理地平衡与关照各方利益,从而更好地代表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实体正义理论。检察官作为司法工作者,客观公正的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其永恒的价值追求。检察官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使案件的办理依据事实和法律,使有罪者被追究,使无辜者被正名,让事实和证据决定案件的走向,这些都是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的充分体现。
正当程序理论。正当程序是自然法则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在探求事实真相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中立的裁判者,任何人不得做自己的法官;同时,当事人必须要有充分的陈述和辩解的机会,也就是说为了查清事实真相,必须“兼听则明”。因此,在办理案件时,如果不能够实现程序公正,如果不能够对违反诉讼程序的行为进行有效制止或打击,实体上的公正就不能实现。因此,严格执行正当程序,是检察官秉持和践行客观公正立场的重要内容。
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的实现路径
实践中,要有效实施诉讼法,实现司法公正,必须要强化检察官的客观公正立场。
一是培育检察官践行客观公正立场的理念。要积极培育客观公正的诉讼理念,为检察官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提供文化支持。第一,树立法治信仰。检察官在办案时要以法律作为唯一的准则,严格尊重客观证据材料所反映的法律事实,依法公正行使检察权,力戒恣意与任性;要认真践行法治的公正精神,做到不枉不纵、不偏不倚,平等对待涉诉各方当事人,充分尊重与保障其应有的合法权益。第二,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理念。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并重,本质上要求检察官平等地适用程序法和实体法,理性、平和、公平的对待涉诉各方当事人,这是检察官办案的基本要求,也是检察官秉持和践行客观公正立场的基础。第三,培育检察官客观公正的职业伦理。秉持和践行客观公正立场是检察官职业伦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检察官养成客观公正的职业伦理,一方面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道德建设。要加强检察官职业操守和司法良知的培训,强化其客观公正职业伦理的培育,增强其公平正义理念,使其在履职办案中形成秉持与践行客观公正立场的道德自觉。
二是完善相关诉讼制度。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的实现需要相关诉讼制度的保驾护航,更需要相关诉讼制度的完善。要细化证据开示操作规程并增加违反客观公正立场惩戒的规定,将证据开示制度纳入法院司法审查范围,对证据开示制度中的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进行有效约束和司法审查。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要对检察官的抗诉权进行相应的约束和规范,有效保护被告人的上诉权。要进一步规范撤回起诉制度,明确撤回起诉的适用条件和效力。要适当限缩撤回起诉的适用条件,保证检察官的客观中立。要明确撤回起诉的效力,撤回起诉应当产生和不起诉决定一样的效力。一旦法官将准予撤诉的决定书送达被告人,则意味着被告人的各种强制措施予以解除,刑事诉讼程序终结。要严格遵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审查起诉中发现侦查人员存在非法取证的,检察官必须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如果侦查人员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取证活动合法的,对此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三是强化对辩护权的程序保障。充分保障辩护权是检察官秉持与践行客观公正立场的重要内容。要对检察官侵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为设置不利的法律后果,以倒逼检察官秉持和践行客观公正立场;要强化对检察官侵犯辩护权行为的司法救济,以此促使其认真秉持与践行客观公正立场。同时,客观公正立场的秉持与履行需要外部力量强有力的介入。可以通过党委、人大、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对检察官履职行为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评议、检查、复议复核、程序性审查或者对违反客观公正立场的检察官进行法律追究等方式,来倒逼检察官认真秉持和践行客观公正立场。
四是完善诉讼关照义务。客观公正立场要求检察官站在理性中立的立场上履行职责、追诉犯罪,既要注重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有罪证据,也要注重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罪轻的证据,以此确保检察权的行使客观中立、不偏不倚。因此,要细化规定检察官有及时告知被追诉人和辩护人案件所处的诉讼阶段和程序的义务,以此保障被追诉人和辩护人在不同诉讼阶段和程序中的权利。在侦查和审查起诉环节,要细化规定检察官在监督取证合法性的同时应当及时告知被追诉人享有非法取证的申诉控告权及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权。要对检察官其他违反诉讼关照义务的行为设置不利的程序后果,以此倒逼检察官认真履行客观公正义务。
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为了促使检察官能够认真秉持和践行客观公正立场,必须对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予以修改完善,使其与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相一致、相协调。具体而言,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当尊重司法规律和诉讼规律、尊重检察官履职的司法属性和诉讼属性,给予检察官秉持和践行客观公正立场更加自由和宽泛的空间,引导检察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业绩观。同时,要依据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的要求与标准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项目、权重和分值,并依据项目的重要性、发生的频次、影响力等因素设定不同的权重与分值,给予正向考核与激励。在此基础上,将这些考核分值与检察官的奖惩相挂钩,以此促使检察官在履职时积极践行客观公正立场。
同时,要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突出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坚持责权利一致,检察官在其职责权限范围内对所办案件自主决定、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依法履职受法律保护,努力营造保障检察官客观公正履职的氛围与环境。在后续的法律修改中,应当将秉持与践行客观公正立场作为检察官的法定职责,把客观公正立场的践行效果与检察官的考核评价、绩效奖惩等相挂钩,并明确规定检察官违反客观公正立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作者单位分别系兰州大学、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兰州铁路运输分院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