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重庆普法服务先行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

2024-11-20 10:01:14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战海峰

“这个沙龙太有用了,解决了我们公司不少法律困惑……”近日,参加重庆市司法局等多部门联合举行的“法治护企”主题沙龙的重庆本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庆激动地说。

采用“点对点”对接、“面对面”解答的形式,这一场场“法治护企”主题沙龙活动,为企业提供更为个性化、精准化的普法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

截至目前,“法治护企”主题沙龙已开展4场,吸引400余家企业报名参与,通过“点对点”对接的方式,深度帮扶企业160余家,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法治动力。

近年来,重庆市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以扩展深化精准普法改革为抓手,坚持普法服务先行,在构建标准规范精准普法体系、丰富普法产品供给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深化精准普法改革

打造多跨协同普法服务体系

近日,在“典护民企 渝法同行”专题活动启动仪式上,重庆市司法局、市税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建委、市工商联等部门结合民营企业反映的高频需求,以问题解答的方式,结合相关法律政策发布了《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人力社保惠企政策服务包》等“惠企大礼包”。

重庆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白忠菊告诉记者,近年来,重庆市以市级部门主导,区县与企业结对的方式,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民营企业为重点实行“按需普法”,建立跨部门的企业精准普法统筹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推动依法治企工作机制,多举措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推进民营企业治理现代化。

其中,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聚焦区县、园区、企业的普法需求,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在线上通过交流座谈、现场调研、政策解读、申报指导等方式,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在“线上”开办“渝企微课”,打造政策解读、法律咨询、人力资源、市场开拓、融资对接、财税规划、创业创新等一系列优质专题课程,累计帮助上百家民营企业恢复“造血”能力。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造了全国人社系统首个“精准普法平台”,汇集了现行政策1240个,制作扫码即得的人社政策“电子服务包”,下载量已达16.2万次;市税务局打造“两微一端一网”普法平台,开通了川渝税法云播,并针对企业需求推动了办税全过程精准普法。

仅2024年以来,重庆市就面向民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活动6000场次,将重庆市委、市政府最新惠企助企政策送上门,把民营企业关注的政策法规适时推送解答,提高普法的精准度和服务质量,为民营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靶向发力

夯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基础

“我们公司正从加工型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发展扩大的过程中,面临公司架构设置、内部管理、用地以及对外合同签订等新的问题和风险,但我在《企业经营法治应用场景手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南川区左右逢源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伟向记者说道。

《企业经营法治应用场景手册》是南川区在探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素养提升示范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企业经营法治应用场景手册》全面剖析企业在设立、运营、退出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面临的常见法律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发生纠纷的风险环节,提供全方位的风险防范。

在普法服务营商环境贯穿行政执法方面,南川区优化涉企行政执法方式,在“综合查一次”组团式联合执法检查的基础上,要求各行政执法单位以《南川区行政执法全过程普法工作指引》为蓝本,在执法过程中开展普法式执法和说理式执法,有效提升市场主体尊法、守法意识。探索建立首批企业“法律明白人”队伍,为企业风险识别、风险防范提供精准法治“导航”。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素养是根本。为此,重庆市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素养提升纳入全市重点群体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工商联等部门“一对一”指导合川、南川等区县开展示范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合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

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合川区组织开展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清理及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规范政府合同审查流程,推动印发《合川区政府合同审查管理办法》,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优化政府部门间联动机制,实行“按需普法”模式,通过搭建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收集研判企业需求、精准制定清单、落实服务指标、做强平台载体,实现普法服务闭环管理,促进惠企政策更加快速直达、市场竞争更加公开公平、资源配置更加公平优化、办件办事更加快捷高效。

全市各区县紧紧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和地区产业特色,广泛开展“典护民企 渝法同行”专题活动,推广宣传、解读《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编制企业治理工作指引和依法治企指南,在全市营造普法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凝聚社会力量

畅通普法服务多元渠道

“经过分析,我认为当地电商产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的大学生正在展开激烈的观点碰撞,负责课题指导的教授对发言进行逐一点评。这是重庆市首届大学生普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重庆工商大学“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团”活动的缩影,经过调研论证后,向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民营电商企业反馈建议共计12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大学生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开展“进企业”普法志愿服务活动共计300余场次,向企业提出建议170余条,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壮大各级各类普法讲师团、专家库,鼓励有条件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高校和社会组织等组建普法志愿队伍,引导律师、大学生等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发挥了普法志愿队伍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作用。”白忠菊介绍道。

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进企业,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讲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优化营商环境、人力社保、金融税收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企业以及其从业人员答疑解惑。2024年以来,全市“讲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共计开展2800余场,有效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治意识。

以“1+4+2”(即1名律师带队指导4名大学生对口服务2家企业)模式开展“渝法惠企”法治宣传服务活动,全市50家律师事务所与132家商会以及1200余家企业通过结对子,为民营企业开展定制化的政策宣讲、法治体检等公益法律服务155场次,为600余家较大规模民营企业解读新修订的公司法中的热点问题,并妥善化解重庆信通资产评估土地有限公司、重庆瑞鹏物业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合同纠纷。

推广“公证+”涉企服务新模式,深化公证服务专员机制,开展公证惠企助企春风行动,为民营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缩短民营企业办理公证服务周期。2024年以来,全市办理涉企公证2.64万件,同比增长10%,常态化服务民营企业413家。

探索商会调解组织全覆盖,发挥商事调解组织在多元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的优势,以零成本、低成本的调解方式代替诉讼途径,降低民营企业因经济纠纷产生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经济成本,并将普法服务贯穿于调解全过程。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重庆市着眼加快发展,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在以民营企业为重点对象,积极构建标准规范精准普法体系的同时,还立足于立法稳企、依法护企、利企便民、涉外法治等领域,多举措打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严格规范的执法环境,提升对外开放的法治化水平,持续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为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