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浙江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

2024-11-20 10:00:13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王春 通讯员 林媛贤

“你好,我这边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机辆段,希望你们能为我们的员工开展一堂法律讲座。”收到企业学法需求“点单”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云端普法”服务团随即对接资深律师,安排入企开展民法典主题讲座,推动更多优质法治资源向企业员工“直达互通”。

近年来,浙江省司法厅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不断改进法治宣传教育, 以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为载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大普法力度,多措并举,持续提升社会公众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认可度、满意度,为护航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普法力量。

发挥普法统筹力

营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良好氛围

浙江充分发挥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统筹协调职能,推动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省直单位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指导、督促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活动。

浙江部署开展了《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集中宣传工作,加大政府官网、主流媒体、社交平台宣传力度,通过LED屏、宣传海报、灯箱等载体,推动《条例》进园区、进企业、进楼宇。全省共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3.07万余场次,惠及企业5.15万余家,宣传覆盖166.78万余人次。

浙江将《条例》列入地方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学法用法培训的重要内容,录制“云讲堂”直播课程,全省35万余名公务员在线收看。

近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省司法厅联合印发《浙江省货车司机法治素养基准》,系全国交通运输系统首个省级行业公民法治素养基准,是有力推动货运行业健康发展、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具体实践。

浙江一体融合推动《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403号)和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布的《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法规政策宣传解读,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新闻发布会,公布10件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浙江充分利用“报、网、端、微、屏”等普法资源,加强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创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小视频、小动漫、小案例等“小快灵”普法产品,提升普法针对性、吸引力,通过“浙江法治”微信公众号开设相关专栏,发布一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指导案例和以案释法案例,积极营造“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发挥普法渗透力

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浙江将优化营商环境普法与改革工作、重点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普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围绕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依托各县(市、区)建立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法治服务专区,精心选配涉企“首席法治服务专员”,加强涉企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融入“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仲裁机构、调解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等法治服务资源整合配置、互通共享,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普法服务168.51万余件次。

杭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徐志忠介绍,杭州市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以切实提升企业法治体验为目标,深入推进“云端普法”进园入企,探索创新“普法+”云端法治服务多融模式,聚焦发挥增值效应,通过构建“四级云端普法矩阵”,有效链接多元法治服务,构建形成全天候、订制化、闭环式法治服务新生态,为企业发展营造最优法治环境。

围绕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建设,浙江培育合规中心(点)151个,编制重点产业合规指引137个,形成“一业一册”合规指南,让企业知晓法律“底线”,自觉不触“红线”,依法依规经营。

浙江省司法厅联合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律师协会共同举办“浙江省智能生活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发布《“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法律服务手册》,为250余家参会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规经营指导等服务。

浙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治宣传,打造特种设备安全“双普”教育基地,实现万台特种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组织普法讲师团、律师公益服务团等为企业提供常态化“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梳理日常风险隐患,提出意见建议。截至2024年上半年,开展企业“法治体检”6.16万余家次,出具体检报告1.27万余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72万余个。

围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治素养,浙江建立省市县三级企业法治素养观测点104个,开展涉企法治素养调查、企业学法用法需求收集、普法效果观察反馈等工作。嘉兴、湖州等地从车间班组长、工会委员等职工中选聘企业“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其扎根生产经营一线、贴近企业员工等优势,针对劳动用工、外贸出口、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急难愁盼,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累计培育企业“法律明白人”2万余名。

浙江制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治素养基准,杭州、宁波等地发布网络直播、快递等行业公民法治素养基准,金华市创新“法治副厂长”制度,实现了精准普法、纠纷源头预防。

宁波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胡敏仁告诉记者,2024年6月,宁波市江北区法治E企服务中心启用,入驻了营商环境检察直通站、共享法庭北税e站、警企服务站等9个站点,通过江北区部门轮驻、专业律师常驻的方式,为直播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

发挥普法辐射力

一站式服务企业走出去

2024年 9月26日,在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法治论坛上,浙江省商务厅、省司法厅、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发布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自贸制度创新成果、浙江省数字贸易领域关联合规指引、“一站式”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全球数字经贸规则年度观察报告(2024)》、“法护数贸”十大典型案事例,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智慧力量。

针对企业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浙江全力找准涉外法治宣传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结合点、着力点,举办全省涉外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地共话涉外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探寻优化营商环境涉外法治宣传新思路、新路径。

浙江开展“法治助营商·开放伴你行”“浙”里有“援”外经贸法律服务月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国际经贸规则等涉外法律建议和指导,2024年以来,服务外贸企业1500余家,发布涉外法治工作普法典型案例146个,提升涉外企业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在机场、港口等场所开展“国门”普法,对出入境的我国公民、企业、外籍人员和组织,开展出入境、跨境电子商务、海事海商、境外投资等法律法规宣传。

温州市司法局副局长余海燕说,2023年以来,温州成立了一支由教师、法官、检察官等专家学者组成的涉外民营企业普法讲师团,开展多种形式法治宣讲活动。同时,温州迭代升级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商法通”,为企业提供商法咨询、商事调解、商事仲裁、商法服务、商事认证、海损理算等“一站式”线上法律服务。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