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娈 白楚玄
“昨天看到机票价格亲民得让人心动,今天怎么就突然‘飙高’了?”临近国庆假期,有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吐槽。
一会儿是“白菜价”诱人下单,转眼又变成“天价”让人望而却步……近期,许多计划国庆出游的旅客都遭遇了机票价格的起伏,这不仅触动了众多计划假期出行的旅客神经,更将公众的视线汇聚至机票和在线旅行平台复杂的定价机制及消费者权益问题。不少用户纷纷质疑,频频变化的机票价格背后,究竟是市场竞争的自然法则,还是“杀熟”策略在暗中作祟?
假期出行热潮遇“杀熟”疑云
随着2024年国庆长假的脚步日益临近,国内及国际航空市场迎来了又一轮年度出行潮。然而,在这股出行热潮中,机票价格的频繁波动与“杀熟”质疑如阴云般笼罩,让旅客心生困惑。
近日,“买完十一机票不敢再看价格了”“国庆机票价格再次大跳水”等话题登上热搜,社交媒体上关于机票价格变动的吐槽声此起彼伏。
“我昨天还看到机票价格亲民得让人心动,怎么今天就突然飙高了?”“退出了一下,结果机票从300元涨到500元了”“前一天中午看机票是一个价,然后看两次他就开始涨价,当天晚上又降了一点点,然后等我买完机票,机票又降价了”……不少计划国庆出游的游客在社交媒体上无奈地表示。
“杀熟”一词,在机票价格波动的大背景下被频繁提及,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一根刺。一些用户纷纷表示不解与愤慨,他们质疑平台是否利用大数据算法,暗中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进而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让用户承受更高的价格负担。
事实上,这个话题并非首次提及,每年出行高峰都有此类质疑。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机票杀熟”,显示有超过1500条投诉。
机票价格到底由谁决定?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航空公司机票信息统一汇入全球分销系统(GDS),国内主要为“中航信”,用户搜索机票时,代理商与平台需从GDS获取库存与价格详情。
对于平台是否会“杀熟”,此前,某大型旅游出行平台的公共事务部发言人回应表示,平台无权调整机票价格,价格由航空公司决定。他说明了两点理由:一是实时更新数据成本高昂,平台采用每30秒更新一次;二是机票价格由航空公司控制,平台仅展示其定价,低价票售罄后价格自然上涨。
然而,这并未能完全打消消费者的疑惑,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如何在复杂的定价机制中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成为“杀熟”的受害者。
是否“杀熟”不可一概而论
不少网友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起独特的“反杀熟”攻略,如有人尝试在深夜时段购票,利用非高峰时段可能存在的价格差异来节省开支;还有人对着手机宣称“不买了,过几天再考虑”,以期获得更优惠价格……这些省钱“妙招”在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透明度的强烈诉求,更引起关于互联网经济下个性化定价的边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进一步反思。
针对机票价格频繁波动的现象,《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苟博程律师告诉记者,大数据“杀熟”是对大数据技术的扭曲利用,针对特定用户群体实施的不公平定价策略,严重背离了公平交易的核心原则。而单纯价格变动实则是航空公司灵活定价策略,乃是市场自我调节的正常体现。“区分二者关键在于价格调整是否公开透明,以及是否存在对特定用户群体的歧视性定价。”对于大数据“杀熟”的判定,在苟博程看来,还可由市场监管机构和技术专家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和分析航空公司的定价系统,以揭露潜在的不公平定价行为。
近年来,我国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力求为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电子商务法、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大数据“杀熟”现象亮起了红灯,明确禁止此类不公平定价行为。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实施,为算法推荐服务划定清晰的法律边界,禁止基于消费者特征进行不合理的价格歧视。
监管步伐亟须跟上
回归到“杀熟”话题。机票价格“频繁变脸”引起民众普遍质疑的背后,是对“杀熟”现象的无奈。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消费者对“杀熟”现象表示强烈不满,相关投诉可见于投诉平台,但维权并不顺畅。一方面,消费者难以证明平台存在“杀熟”行为,存在“无知觉被杀熟”;另一方面,即使能够证明,对于普通人而言,一次“被杀熟”可能也就十几元、几十元,但维权流程复杂,往往面临维权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这使得用户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时往往选择沉默或放弃维权。
“‘千人千面’是大数据时代的体现,但要注意法治是底线,诚信是标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强调。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监管的步伐必须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驾齐驱,确保市场的公平与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全面保护。
今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印发并实施《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大数据“杀熟”成为监管重点,明确了相关行为的判断标准与处罚依据。今年7月正式生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一部配套行政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更是剑指大数据“杀熟”乱象,在行政法规中首次对差异化定价进行规范。
“期待政府与监管机构能够继续深化立法与标准制定工作,特别是在机票市场等关键领域出台专项法规或行业标准,提高市场透明度,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苟博程建议,引入第三方审计机制对定价算法进行独立审查,保障算法公平、透明。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