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民事检察类案监督的现实困境及完善路径

2024-10-17 17:14:32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文 | 马军 颜为忠

全国检察机关以精准监督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从“个案监督”延伸到“类案监督”,在实务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完善民事检察类案监督的路径提出建议,以期实现类案监督效果最大化。

民事检察类案监督的界定

民事诉讼类案监督中的类案界定是检察机关开展类案监督工作的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将类案的判断标准定义为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案件与其他案件在基本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相似性。根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民事检察类案监督主要针对“同案不同判”和“同类错误”两种情形。由此可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对类案的界定存在相同之处,但是由于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故相较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于类案的界定应该在裁判视角上进行延伸。检察视角下类案的判断,除了对于事实类案件的基本事实的相似、争议焦点的类似、法律适用一致等方面外,还包括对送达违法、审判程序违法、调解违法、执行程序违法等程序性违法相似的事项。综上,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在情节、性质、类型、诉求、结果、归属基本雷同或完全相同的案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此类案件存在高度相似性,对该类案件审查后作出监督结果的模式。

民事检察类案监督的功能

一是纠错功能。个案监督仅对该案有纠错的功能,但是类案监督是在对基本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裁判标准不统一,从而对同类案件或者同类问题进行监督,达到以点带面的纠错效果。

二是预防功能。检察机关对审判程序或执行程序存在违法情形,却不影响实体裁判结果的案件,行使调查核实权查明法院在一定时期内是否存在类似普遍性、共性问题,进行审查分析后,提出类案监督意见,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分析反映同类问题的情况并进行深层次的监督,起到预防同类案件的错误再次发生的效果。

三是治理功能。检察机关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原则,对履职中发现社会治理类问题,进行类案综合分析研判,溯源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时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促使被建议单位堵塞工作漏洞、改进工作,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民事检察类案监督的现实困境

一是类案监督的案源线索匮乏。民事检察类案线索不足,类案识别标准不统一,类案检索机制不完善。民事检察类案监督一般分为两种:个案监督的基础上拓展监督规模和民事检察部门开展类案监督专项工作。在这两种模式下,开展类案监督都存在明显的案源短板。

二是类案监督的方式缺乏刚性。类案监督在法律层面规定的监督方式仅有制发检察建议一种,检察机关没有刚性的措施保障检察建议的实现,无法完全通过检察建议这一制度预防同类型错误发生,导致类案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类案监督缺乏相应保障机制。民事检察类案监督的保障机制并无法律明确规定,保障机制的缺位会影响类案监督的质效。从办案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在发出检察建议后跟进监督工作未能有效开展,使存在的问题未能真正得到解决。

民事检察类案监督的完善路径

一是完善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检索机制。现阶段,需制定人民检察院关于类案检索的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类案检索的适用范围、检索主体及平台、检索范围和方法、类案识别和对比、检索报告或说明、结果运用、法律分歧解决等问题,为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提供重要参考。首先,对于提请检察委员会、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请抗诉案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应当根据办案需要强制类案检索。其次,实践中检察机关应该高度重视发挥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对司法办案的重要作用。最后,检察官应当在审查终结报告中写明案件检索情况,也可以在“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专列阐述“关联案件与类案强制检索情况”,还可以单独制作类案检索情况报告。

二是提升类案监督方式的刚性效力。首先,对于民事裁判结果类案,检察机关可以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提出抗诉,在提出抗诉的同时,向法院发出类案检察建议,同时提醒审判机关存在适用法律不统一的问题,督促人民法院自觉纠正。其次,对于民事程序存在共性违法问题的,应遵循法定原则和必要性原则,审慎使用监督权,采取的监督方式应当与行为违法性质、程度相匹配,发出类案监督检察建议,并通过公开送达、限期回复等工作机制增强检察建议刚性。最后,对社会治理类案,向主管部门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并及时督促被监督单位落实检察建议。

三是类案监督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完善检察机关对类案监督落实情况的跟进监督。对监督意见的采纳和整改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如果被监督对象没有采纳类案监督意见,或者书面采纳后不落实,检察机关经过评估仍然认为符合监督条件的,有必要及时提请上级检察机关跟进监督,上级检察院可以向被监督对象的上级机关、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同时,检察机关可以与审判机关建立日常交流工作机制,对类案监督中的个别分歧问题召开研讨会,共同推进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达成司法共识,促进类案监督检察建议落实见效。另一方面,实现类案监督的机制化和体系化。构建纵向互通的类案监督办案机制,实现类案监督线索在全市范围内共享和跨院移送,市级检察机关对于基层检察院移送的线索进行分析研判,认为有类案监督必要的,移送基层检察院调查核实;强化数据赋能,依托已有的北大法宝、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数据平台,对关联案件进行全面检索;组建专业办案团队,定期收集、整理地区法律适用的难点热点问题和普遍性、倾向性的违法问题进行分类研究。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白楚玄